[拼音]:Zhedong luogu
[外文]:East Zhejiang wind and percussion ensemble
中国传统器乐吹打乐之一种。流行于浙江东部嵊县、宁波、奉化、舟山等地,约在明代中叶时已盛行。据民间艺人口头传说,奉化的《将军得胜令》是明代嘉靖年间人们欢迎民族英雄戚继光(1528~1587)平倭凯旋归来时演奏的乐曲。乐队中“吹”的部分以笛子和唢呐为主,辅以丝弦;“打”的部分以“五锣”和“十锣”最具特色,是浙东锣鼓的主要特点之一。
“五锣”形式流传在嵊县一带。打击乐器有板鼓、小堂鼓、大鼓(以上乐器由 1人演奏);五锣(由个锣、争锣、尽锣、斗锣和小锣组成,由 1人演奏);小京钹、次钹、大钹;三大锣(由马锣、乳锣和大锣组成,1人演奏)。其中五锣是一个重要的打击乐器声部。崇仁镇的“戏客班”(亦称嬉客班)和白泥坎民间乐队最有影响。他们演奏的主要曲目有《大辕门》、《都花》、《绣球》、《夏雨》等。
“十锣”形式流传于宁波、奉化、舟山等地。打击乐器有板鼓、扁鼓(又名荸荠鼓)、小堂鼓、大鼓(以上乐器由一人演奏)、叫锣、小锣、小京钹和十锣等。常见的十锣由大小不一的10面锣组成。但“十”是言其多,而不是非要10面锣不可。民间所用十锣虽无严格定音,但大小规格不一的锣在音色、音高等方面各不相同,色彩丰富,加之十锣由1个人演奏,技巧复杂,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奉化的“九韶堂”在十锣的组成和演奏技巧发展等方面,作出了贡献,并为后人留下了不少宝贵的录音资料。他们演奏的主要曲目有《万花灯》、《将军得胜令》、《划船锣鼓》等。
浙东锣鼓另一个特点,是曲目丰富,形式多样。《大辕门》、《将军得胜令》等乐曲,表现了古代将士凯旋归来时万民欢乐的情景;《划船锣鼓》、《绣球》等乐曲,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达了人们轻快愉悦的情绪;《万花灯》结构庞大,层次鲜明。丝竹和锣鼓相间,有分有合,有静有动,生动地描绘了元宵佳节闹花灯的各种场景,抒发了人们欢欣喜悦的情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