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ubi
[外文]:coin
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金属货币。铸币是由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而产生的。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最初是采取金块或银块的形式,其成色和重量各不相同,每次交换时都要鉴定成色和秤算重量,很不方便。随着交换的日益发展,要求将金块、银块,按照货币计算名称所规定的金银重量,铸造成具有成色、一定花纹和形状的金片和银片,这就形成了铸币。
最初的铸币多用铜铸造。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金银产量的增加,逐步改用金或银来铸造。到19世纪初,英国首先采用金币本位制。后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实行。中国的铸币种类繁多,公元前已有贝、刀、布等铜铸币。远在公元前1500年开始铸造铜贝,公元前800年铸造空首布,公元前21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币制,用方孔重十二铢圜钱,钱文改为半两。公元前118年汉武帝铸五铢钱。公元 621年唐高祖废五铢钱铸开元通宝。清末开始铸造银元和铜元,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广东铸银元,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铸铜元。
作为铸币的货币,它的流通范围,仅限于国内。本来金铸币和金块可以互相转化,金块可以铸造成铸币,铸币也可以再化成金块,但是由于铸币在流通中会受到磨损,以及人为的伪造,铸币在流通中会使它的实际含金量和名义含金量相分离。这就隐藏着一种可能性,在铸币的职能上,金属货币可以用别种材料制成的记号或用象征性的东西来代替。
剥削阶级控制的国家往往利用铸币垄断权,铸造量轻质次、价值不足的铸币来掠夺劳动人民。(见彩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