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是什么?

陈独秀是什么?,第1张

陈独秀是什么?

[拼音]:Chen Duxiu




中国现代政治家、思想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字仲甫,安徽怀宁人。17岁中秀才。1898年在杭州求是学院学习,因反清被学院除名。1901年留学日本,1903年因参加中国留学生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爱国运动,被日本政府遣送回国。后在上海、安徽等地办过或主编过进步报纸《民国日报》和《安徽俗话报》,参加过反对袁世凯的斗争。1915年,他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次年改名为《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展开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迷信的斗争,成为当时进步思想界的领导人之一。1917年,他应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学教授兼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亦迁往北京。陈独秀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阵地,集合了包括李大钊、鲁迅等在内的思想先驱,继续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震动了整个思想文化界。1918年冬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发表大量政论文章,批判南北军阀,揭露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1919年,他积极参加并领导了五四运动。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运动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运动,陈独秀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1920年8月他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党的中央局书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犯了严重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错误。1927年,在党的“八七”会议上被撤销总书记职务。他坚持错误,接受国际托洛茨基派的观点,在党内成立反党小组织,1929年11月被开除出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他纠集彭述之等81人发表《我们的政治意见书》,攻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同时在上海建立托派小组织“无产者社”,出版《无产者》刊物,宣传托派观点。1931年5月,被自称为“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的托派组织推为总书记。1932年10月,被国民党逮捕,1937年8月出狱。1942年病故于四川江津。著作有《独秀文存》等。

主要政治思想

陈独秀政治思想的发展可分 3个时期:五四运动前是一个激进民主主义者。他提倡民主、反对专制,认为民主国家“以人民为主人,以执政为公仆”,是真国家;而“以执政为主人,以国民为奴隶”的国家,是“民奴国家”,是伪国家。他提倡科学,认为科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可以和人权学说相匹敌。他主张个性解放,反对盲目服从,强调自己是自己的主人,自己的思想、言论和行动都由自己作主,不容许别人干涉,同时也不去干涉别人。他醉心法兰西资本主义文明,赞颂自由、平等、博爱。他主张建立革命文学,反对贵族文学、古典文学、山林文学。

五四运动后,他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肯定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学说,认为资本家是靠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起家的;他赞成无产阶级的理论,提出劳动人民要自我解放,必须组织起来打倒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度;他宣传暴力夺取政权的观点,认为如果不实行暴力革命,被压迫的劳动者就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等。但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很肤浅,特别是对中国的国情缺乏深刻的了解,以至形成“二次革命论”的错误理论。他认为中国工人阶级不但数量少,而且很幼稚,不能成为独立的革命力量,中国农民居处散漫,势力不易集中,文化低,生活欲望简单,性格保守,难以加入革命;而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因此,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来领导;国民革命胜利后,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无产阶级不过获得一些自由与权力;等到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后,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时,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党政府,陈独秀认为这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并取得了帝国主义的让步与帮助,中国社会的封建势力已变成残余势力之残余,资本主义已占优势,并将得到和平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无产阶级只有在将来举行社会主义革命,在当前只能进行以“国民会议”为中心的合法运动。他攻击当时党领导的农村土地革命和红军游击战争是新式“流寇”、“军事投机”,是断送革命的有效方法。他还诬蔑中国共产党不是无产阶级政党,不过是“游民无产阶级化、农民小资产阶级化”的党(《无产者》第 2期《关于所谓红军问题》)等。

影响

陈独秀在现代中国革命史上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在早期,他作为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所进行的反对封建礼教,提倡科学民主的宣传,在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五四运动后,他努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积极组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但是,他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犯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和大革命失败后分裂党的活动曾给中国革命带来巨大损失。

参考文章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8
下一篇 2022-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