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约1190~约1244)是什么?

耶律楚材(约1190~约1244)是什么?,第1张

耶律楚材(约1190~约1244)是什么?

[拼音]:Yelü Chucai

中国元初政治家、思想家。姓耶律氏,名楚材,字晋卿,自号湛然居士,法号从源,谥号文正。契丹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之九世孙。其父耶律履为金章宗所器重,官至尚书右丞。耶律楚材本人曾任金宣宗燕京留守行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金宣宗贞祐年间(1214~1216),蒙古军队攻占燕京,始归元太祖成吉思汗。随即应诏扈从西征,充当成吉思汗政务顾问达十载。1229年元太宗窝阔台汗继位后,耶律楚材任中书令,直至病故。他学识渊博,才能出众,为人处事艰苦简约,公允刚正。他的历史功绩,在于佐助太祖、太宗奠定了元朝的文治基础。遗著有《湛然居士文集》和《西游录》。耶律楚材的思想兼取儒释道三家,他说:“若夫,吾夫子之道治天下,老氏之道养性,释氏之道修心,此古今之通议也,舍此以往皆异端耳。”又说“穷理尽性莫尚佛法,济世安民无如孔教”。在本体论上,楚材力主“佛祖权实透色空”之说,并明示世人能了结此理者唯有一心。认为生死不定、 变化无常的现实事物 “色”是无自性的“幻有”,得出了“世事空”的结论。然而他又认为“真空不空”、“真空境界本如如”。这就是说,“真空”乃是永恒的实体。“真空”是“幻有”的本质,“幻有”是“真空”的现象,“真空”决定“幻有”。在他看来,由于世人不明是理,故深受“幻有”之苦而不能自拔。何以解脱呢?他指出,“三界唯心更无物”,宇宙唯有一心,别无他物。心动则产生 “幻有”,心静则归于 “真空”。这就是说,“真空”与“幻有”,取决于一心。在此基础上耶律楚材认为,世人若能涤心息虑,“离欲”、“忘形”,乃至“无心”,即可解脱“幻有”之苦而享受“真空”之乐。这种唯心论乃是耶律楚材洁己渡人的基本哲理。为了坚定世人识空成佛的信念,他还援引老子“自然无为”之道,论证“色空”之理。在认识和修身方面,他认为修身养性是一个由“渐进”到“大彻悟”的“觉悟”过程,而实现这一认识过程的关键在于“养素”。关于 “养素” 之道,他认为必须掌握“立志”、“自强”、“为学”、“精专”、“明智”、“慎行”以及“西天三步远,东海一杯深”(意即始于足下,积于点滴)等原则。关于“养素”的目的,他说:“否则卷而怀之,以简易之道治一心;达则扩而充之,以仁义之道治四海。”在政治思想方面,耶律楚材抱定“安民致主”之志,首赞朝廷行文教,主张在创业的同时,注重守成;在振武的同时,注重兴文。他认为,唯有“仁绥神震”,才能所向无敌。他所谓的“行文教”,就是以儒家的“仁政”治理天下。关于行政措施,耶律楚材“上策于朝廷,请定制度,议礼乐;立宗庙,建宫室;创学校,设科举;拔隐逸,访遗老;举贤良,求方正;劝农桑,抑惰游;省刑罚,薄赋敛;尚名节,斥纵横;去冗员,黜酷吏;崇孝悌,赈困穷”。他认为,若然,则指太平若运掌之易也。楚材的这些主张,对于元朝政治影响颇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7365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8
下一篇 2022-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