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ie
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用竹或木制成的短简。将短简编连在一起也称为牒。春秋时期已把用牒写成的文书称为牒,直到汉代,社会上仍有这个习惯。南北朝时期,各不相统属的官府往来行文多使用牒。牒的使用既广,所以唐代把官府往来文书统称为文牒。唐、宋时期,牒已经成为国家规定的文种名称 ,用于不相统属的 各官府之间行文,上行、下行、平行文都用。宋代规 定,虽有统 属关系,但上行不用状、下行不用符、帖的官府,往来行文也都用牒。宋代对牒文的程式也有规定,平行牒的程式是先开列文件责任者官府名称 ,接着用牒字作为 行文动词,下面空格多少不等,再写受文者官府名称。这种空格称为空阙,或称空抬,是对受文者表示尊敬。然后另行起叙述文件内容,最后用“谨牒”二字结尾。“年月日牒”字样单作一行,年月日后书写文件责任者官衔、姓和签押。上行的牒程式与平牒相同,只结尾用牒上字样。下行的牒程式也基本相同,开头文件责任者牒受文者一行中间不空格,结尾用故牒二字。元代牒的使用范围大体与宋代相同,但规定得更加具体:不相统属的地方官三品之间互用平牒,三品对四品、五品官用今故牒;四品官对三品官用牒上,对四、五品官用平牒,对六、七品官用今故牒;五品官对三品官用牒呈上,对四、五品官用平牒,对六、七品官用今故牒;六品官对四品官用牒呈上,对五品官用牒上,对六 、七品官用平牒 ,对八、九品官用今故牒;七品官对五品官用牒呈上,对六、七、八品都用平牒,对九品官用今故牒;八品官对六品官用牒上,对八、九品官用平牒:九品官对六品官用牒呈上,对七品官用牒上。可见元代的牒是在官阶相差一至三级官员之间使用的文种,除平行的牒通称平牒以外,下行的称为今故牒,上行的称为牒上和牒呈上等字样,都是用在正文结尾的词。明代沿袭元制,平行的牒仍称平牒,下行的今故牒改称故牒,上行的牒呈上改称牒呈,是地方的府向按察司行文使用的文种。清代缩小了牒的使用范围,名称也加以简化,只州、县官向本城儒学行文用牒,取消了牒上名称,保留牒呈一种,作为一些中下级官员向不相统属的级别稍高官员行文使用的文种。如府、州、县佐贰官分别向知府、知州、知县行文,直隶州知州向知府行文,府、厅向提督行文,州、县向副将行文,等等。中国古文书文种名称的使用及其程式,主要目的在于表明文件责任者和受文者各自身份等级的尊卑,因而形成许多繁杂名目,清对牒文使用范围的简化,在文书制度方面是一个进步。
参考文章
- 带“宦牒”的诗句大全文学带“图牒”的诗句大全文学带“度牒”的诗句大全文学带“玉牒”的诗句文学带“牒”的诗句大全文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