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祖光(1917~  )是什么?

吴祖光(1917~  )是什么?,第1张

吴祖光(1917~  )是什么?

[拼音]:Wu Zuguang




中国剧作家。原籍江苏武进,1917年4月21日生于北京。1935年入中法大学文学院,同年开始在报刊发表小说、散文。1937年任南京国立戏剧学校秘书,1939年起在该校任教,授《中国戏剧史》等。1941年任重庆中央青年剧社编导委员,1944年任重庆《新民晚报》副刊编辑,1946年任上海《新民晚报》副刊主编,同时与丁聪合办《清明》杂志。1947年9月离沪去香港,先后任大中华影业公司、永华影业公司编导。1949年10月回北京,任中央电影局编导。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遣送北大荒。1960年冬回京,任中国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中国戏曲研究院实验剧团编剧。1978年起任文化部艺术局艺术委员会委员。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吴祖光自幼酷爱戏剧,学生时期曾长期观看富连成班的演出,结交演员朋友。1937年冬取东北抗日义勇军事迹写4幕话剧《凤凰城》,从此走上戏剧创作道路。1937~1940年间,吴祖光以宣传抗战、颂扬爱国主义为主题,除《凤凰城》外,另有《孩子军》、《正气歌》两部剧作问世。《正气歌》取文天祥抗元史实,讴歌他内斗权相,外御元军的业绩,突出他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借以抨击抗日阵营中的投降派,在抗战后方、沦陷区上海的演出,反响强烈,1941年获上海《剧场艺术》杂志征稿首奖。1942~1944年,吴祖光的剧作有《风雪夜归人》(1942)、《牛郎织女》(1942)、《林冲夜奔》(1943)、《少年游》(1944)、《凯歌归》(与陈白尘等合作,1944)、《画角春声》(改编本,1944)6部话剧。这时期的剧作,从不同角度揭露反动统治者的专横、暴戾,蕴含着对人民群众的赞美;题材面开阔,已独具风格。抗日战争胜利后,吴祖光创作了《捉鬼传》(1946)、《嫦娥奔月》(1947)两剧。前者取钟馗传说,以嘻笑怒骂的笔触,嘲讽国民党统治下丑恶的社会色相;后者以后羿和嫦娥的神话故事,把矛头直指反动派当局。这两部剧本反映出吴祖光鲜明的思想倾向,取得了强烈的政治效果。60年代以后,吴祖光被安排在戏曲剧团,以写作戏曲剧本为主,话剧有反映公安战线事迹的《咫尺天涯》(1964)和描写评剧艺人生活的《闯江湖》(1978)两部。




《风雪夜归人》是吴祖光的代表作,也是“五四”以来优秀剧本,写京剧名伶魏莲生与法院院长苏弘基的宠妾玉春邂逅相识,真诚相爱。当魏莲生经玉春点拨而省悟自己不过是权贵的玩偶时,应玉春约决定出走。事败,魏莲生被驱逐出境,玉春被送与盐运使作洒扫之役,远赴边陲。20年后,两人来到当年定情处,未及晤面,魏莲生死于风雪中,玉春则不知所往。与同类题材的作品比,《风雪夜归人》无论思想、艺术都有新意。爱情故事只是戏的躯壳,剧本的主题在于写人的觉醒,探究人生的真谛。这出戏的悲剧性,建立在卑贱者的觉醒与社会势力的不容上,善良的小人物的正义要求被统治者摧毁,使作品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而严肃的命题隐藏在富有浪漫色彩的生活背后,内容和形式得到和谐统一。1943年3月由中华剧艺社首演于重庆,贺孟斧导演,项堃饰魏莲生,路曦饰玉春,刘郁民饰王新贵。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闯江湖》写抗日战争胜利前后,评剧义亭班在天津、青岛跑码头中受到的种种非人遭遇。好人受难是戏的基本内容,因而从总体上看它是悲剧;但戏里穿插着几个喜剧人物,对他们丑恶灵魂的嘲弄,又呈现出强烈的喜剧色彩。两种因素互相烘托,使戏的进展丰富多姿,具有生活实感。剧中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刻画得准?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3/310027.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废钢拢信ê竦奶旖虻胤缴省!洞辰酚?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74253.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上海青年话剧团、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先后上演,博得好评。




吴祖光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和“五四”新文学运动影响,在抗日洪流里成长起来的剧作家。近50年来共创作、改编各类剧本40余部。他的剧作有地道的中国气派,蕴含诗意,富于幽默感;结构不求繁复,情节跌宕有致;语言自然流畅,且具北京特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7389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8
下一篇 2022-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