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琴书是什么?

安徽琴书是什么?,第1张

安徽琴书是什么?

[拼音]:anhui qinshu

安徽曲种。流行于安徽境内的淮河两岸。又称“淮北琴书”、“泗州琴书”。安徽琴书是在流行于泗州地区的老凤阳歌、泗州调、山歌、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约形成于19世纪中叶。最早流行于泗州府地区(包括今安徽省的泗县、五河、灵璧、固镇一带及江苏省的泗洪等县)。后传播到阜阳以及涡河、颍河两岸。原为农民和小手工业者用以自娱的业余文艺形式,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被搬上舞台,并产生了专业演员。安徽琴书可由一至数人演唱。伴奏乐器为扬琴、坠胡、檀板,以后逐步增加了二胡、提琴、三弦、笙、笛、琵琶、月琴乃至古筝等乐器。常用曲调有慢板(也叫“四句牌子”、“四句腔”、“四平调”、“慢赶牛”)、悲调(也叫“苦条子”)、流水(也叫“连句”并包括变化的“流水连句”)、垛子(包括“快垛子”、“漫垛子”)以及“凤阳歌”等。安徽琴书的花腔最为丰富,大部来自地方小调,如〔穿心调〕、〔伤神调〕、〔满江红〕、〔上怀调〕、〔下怀调〕、〔下盘棋〕、〔剪剪纸〕、〔梨花调〕、〔叠断桥〕、〔杨柳青〕等。过去每当开场时,先奏一段“大花板”(艺人称为一百零八板),借以招徕观众。现已不用打闹台,而改用“四板头”(即四段过门),也有只用一段过门的。安徽琴书的唱词,基本上是七字句和十字句,也间有五字句和六字句。传统曲目丰富,有长篇、中篇、小段,以中篇为主;多数反映家庭生活和爱情故事,也有反映历史故事的,如《十把穿金扇》、《水漫蓝桥》、《双贤记》、《罗衫记》等。安徽琴书进入城市后,增加了《说唐》、《东西汉》、《郭子仪》、《杨家将》等长篇。50年代后,编演了反映现代生活的新曲目,如《雷锋》、《烈火金钢》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7399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8
下一篇 2022-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