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ongguo shaoshu minzu wenzi baozhi
[外文]:press published in minority’s languages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只有21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 (包括通用汉文的回、满、畲3个民族),用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报纸极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随着各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建立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少数民族文字报纸逐渐增多,到 60 年代前期已有较大发展。“文化大革命”中,少数民族文字报纸大多停刊,如内蒙古自治区的10多种蒙文报纸,只剩下《内蒙古日报》 1种。未停刊的少数报纸,也只翻译汉文报纸上发表的文章,失去了特点。1978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停刊的少数民族文字报纸大多恢复出版,还新创刊了一批报纸,全国共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景颇、彝、载佤、柯尔克孜、锡伯、纳西、壮、 德傣 (德宏傣族)、西傣(西双版纳傣族),以及新、老傈僳等16种少数民族文字报纸,共84家。这些报纸半数以上集中在内蒙古和新疆两个自治区,其余的分布在西藏、四川、云南、青海、甘肃、辽宁、 吉林、 黑龙江等省、区,大多数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中国共产党各地方党委的机关报。省、自治区级的少数民族文字报纸不到10家,其中以《内蒙古日报》、《西藏日报》、《新疆日报》影响较大。地区和州级的少数民族文字报纸数量较多,新疆和内蒙古两自治区,几乎每个地区,州都有。县级的少数民族文字报纸数量较少。锡伯文的《查布查尔报》、纳西文的《丽江报》,是县级报纸,也是国内唯一的这两种民族文字的报纸。少数民族文字报纸大多是4开1张的小型报,只有少数是对开的大型日报。报纸刊期长短不一。
各少数民族文字报纸在宣传报道中,都重视把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形式结合起来,联系本地区的实际,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 宣传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民族问题上的方针、政策。在坚持社会主义办报原则下, 走自采自编的道路,运用少数民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以显著地位和较大篇幅,报道本地区的人和事,以增强报纸的本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