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和大学概况
(1)武汉大学,简称“武大”,位于湖北武汉;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2) 1.武汉大学最早可追溯到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应清政府邀请创办的自强学堂。它经过了方言学校,武昌师范学院,武昌师范学院,第二中山大学。1928年命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批国立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六个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
2.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8年,毛泽东主席亲自视察了武汉大学;改革开放以来,率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整体实力明显增强;1999年,世界权威期刊《科学》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2020年,学校在世界软科大学学术排名(ARWU)中排名第199位,在国际教育研究机构QS世界大学排名中排名第246位,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排名中排名第351-400位。
(3)学校占地5195亩,东湖环抱,坐拥珞珈山。26座早期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学校设有人文、社科、理、工、信、医六大系34个学院,3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
(4)学校有127个本科专业;有5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0个一级建设学科,5个一级学科,17个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5)名师荟萃,人才辈出。学校有专任教师3808人,其中专任教授2970多人;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欧亚科学院院士3人,人文社科高级教授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5人。
㈥1。学校拥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高端智库、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还拥有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10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定期宣传36种专业刊物。
3.学校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88项。SCI论文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人数位居全国高校前三。
(7)学校现有本科生29504人,硕士生19516人,博士生8289人,外国留学生1830人;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高级专门人才50多万人,其中两院院士100多名。
(8)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学校与53个国家和地区的310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二、重点学科
(一)武汉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序号一级学科名称评选结果
1马克思主义理论A+
2地球物理学A+
3测绘科学与技术A+
4图书馆、信息和档案管理A+
5法律A
6生物a
7软件工程A
8公共管理a
9哲学A-
10理论经济学A-
1中国语言文学A-
12新闻与传播学A-
13数学A-
14物理A-
15化学A-
16地理A-
1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A-
18水利工程A-
19工商管理A-
20应用经济学B+
21外国语言文学B+
2中国历史B+
23世界历史B+
24生态B+
25土木工程B+
26环境科学与工程B+
27口腔医学B+
8药房B+
29管理科学与工程B+
30政治学b
31社会学b
32考古学b
3统计数据b
34机械工程b
35电气工程B
36电子科学与技术B
37信息与通信工程B
38建筑B
39城乡规划B
40基础医学b
41临床医学b
42材料科学与工程B-
43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B-
44控制科学与工程B-
45护理B-
6力学C+
47仪器科学与技术C+
48轻工业技术与工程C+
49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C+
50光学工程c
1生物医学工程c
(2)国家重点学科
1.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1)理论经济学
(2)生物学
(三)水利工程
(4)测绘科学与技术
(5)图书馆
(6)信息和档案管理
2.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
(2)中国哲学
(3)金融
(4)环境和资源保护法
(5)国际法
(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7)中国现当代文学
(8)中国古代史
(9)世界历史
(十)基础数学
(11)凝聚态物理
(12)无线电物理学
(十三)分析化学
(14)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学下的两个学科)
(15)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16)基础口腔医学
(17)社会保障
3.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1)宪法和行政法
(2)思想政治教育
(3)中国古代文学。
(4)法国语言文学
(5)物理学空之间
(6)内科(心血管疾病)
4.“双一流”建设学科
(1)理论经济学
(2)法律
(3)马克思主义理论
4)化学
(5)地球物理学
(6)生物学
(7)测绘科学与技术
(8)水利与民用采矿工程
(9)口腔医学
(10)图书馆信息与数据科学
(3)学生推荐优势专业。
1测绘工程4.7(463人)
2法律4.6(405人)
3经济学4.5(376人)
4遥感科学与技术4.8(351人)
5新闻传播4.6(290人)
6金融4.6(120人)
7水利水电工程4.9(116人)
8金融工程4.8(101人)
9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9(80人)
10地理信息科学5.0(71人)
1经济学基础课4.6(68人)
2口腔医学4.9(67人)
3临床医学4.5(65人)
14水利4.4(65人)
15人文实验班4.4(63人)
1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6(58人)
7图书馆学5.0(57人)
18哲学基础课4.6(56人)
9经济学4.6(53人)
20生物基础班4.5(52人)
三。规划和录取
(一)招生计划
1.学校统筹考虑各省应届高中毕业生人数、考生占全国报名总人数的比例、优质教育资源享有情况、生源质量、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等因素编制生源计划。
2.学校预留不超过本科招生计划总数1%的少量计划,用于调剂省统考上线考生生源不平衡问题。
(2)录取规则
1.根据平行志愿投档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已入档的学生,服从专业调剂,无其他限制性条件的,录取,未完成计划的,招收志愿录取。
各省增加学校的计划原则上不超过原计划的5%;因考生不服从调剂等原因不能完成计划时,将收回增量计划。
2.实行非平行志愿批次。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时,学校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但报名人数不会超过省内剩余招生计划数,只录取本批次空金额的专业。
3.学校认可,根据国家政策和省招生委员会规定的加分政策,加分最高不超过20分。
4.(一)确定考生录取专业时,实行分数优先的原则。考生高考成绩(含政策性加分)相同时,以高考总成绩(不含政策性加分)最高的考生优先录取;当高考考生总分相同时,同分一并录取,同分考生的专业志愿通过调剂分专业计划满足;确需调剂录取时,应适当征询考生意见,对不服从调剂、不能满足其专业志愿的,应予退档。
(2)外国语言文学专业除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另有规定外,不要求讲英语。
(3)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分批提前招生,只有明确填报该专业志愿的考生才会被录取。考生高考成绩不得低于考生所在省一本线。
5.学校各专业不限考生的外语进行考试,但学生入学后必须以英语为第一外语并达到相应水平。
(3)新生入学
1.新生户口迁移遵循自愿原则。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非藏族学生必须办理相关手续方可入学,否则将被取消入学资格。
2.学校有新生“绿色通道”。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可凭乡级以上人民政府证明,向学校学生处申请减免学费;也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3.(1)艺术生、强基础生、进藏就业的非藏族学生不得转其他专业。
(2)建筑学(中外合作办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专业新生高考成绩低于同省同科其他专业最低分数线或征集志愿录取的,不得在其他专业学习。
(3)外语专业学生不得转非外语专业。
四。就业形势
(1)总体情况
2020年毕业生13561人;其中本科毕业生6666人,硕士毕业生5823人,博士毕业生1072人。
1.总就业率的实现率为90.69%。
毕业生就业率86.27% (666人继续考研等待出国,约占毕业生总数的10%);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4.80%,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5.90%。
就业率不高,但有参考价值。因为灵活就业率处于正常水平。
2.等待就业
拟就业毕业生1262人,其中本科生915人,研究生303人,博士生44人。
3.大学生就业形势
受疫情影响,留学生人数较上届有所减少;与此同时,签证的影响依然存在,流动人口从2018年的1411人、2019年的1130人锐减至2020年的933人。
总体升学率逆势上升,主要是今年国内升学人数增加。
院校就业率如下:
(二)本科教育
1.本科生在国内上学。
2871名本科毕业生去了中国的高等学校。其中60%继续在武汉大学攻读研究生,共计1725人;剩下的40%,1146人流向其他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
选择 # 8221;双一流 # 8221;大学的比例占招生总数的93.71%。
在外就读武汉大学 # 8221;双一流 # 8221;人数最多的五所高校分别是: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占校外学生人数的比例依次为11.34%、9.51%、7.68%、6.89%、6.63%。
2.本科留学生
(1)933名学生选择出国深造。其中,赴美留学人数逐年减少,比去年少16.95%。
(2)美国、英国、中国、中国香港、新加坡、日本、法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瑞士是毕业生选择最多的国家和地区。其中有676人进入了麻省理工、哈佛、加州理工、牛津等QS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占海外留学生的72.45%。
3.保险研究现状
(一)2020届公示如下:
平均豁免率为23.34%。此外,还有20所支援学校,7所为西部计划服务,70所为弘毅学校服务。
(2)2021年,升学率可能在25%左右,考研率18.1%。
4.近5年继续教育
(3)工作条件
1.就业地点
到基层就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别为1173人和2542人,分别占毕业生总数的17.60%和36.87%;共有829人赴西部地区就业创业。
①本科毕业生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就业。
就业分布集中的省份有湖北(25.62%)、广东(20.09%)、北京(7.15%)、上海(6.58%)、浙江(5.79%)、江苏(5.21%)、湖南(2.89%)和四川(2.89%)
②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在31个省(市、自治区)。
其中,就业较为集中的省份有湖北(32.60%)、广东(19.50%)、北京(7.24%)、上海(5.94%)、浙江(5.79%)、江苏(5.30%)、河南(3.12%)和四川(2.78%)。
2.就业单位
①本科生
企业毕业生是就业主体,占就业毕业生总数的59.27%,其次是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分别占8.51%和4.65%。
与往年相比,本科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率有所下降,比去年下降11.85%,事业单位就业率上升2.72%。
②研究生
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企业、教育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党政机关,分别占就业总人数的53.23%、18.14%、8.62%和9.81%。
与往年相比,毕业生企业就业率比去年下降了6.13%,事业单位就业率上升了3.08%,政府机关就业率上升了1.43%。
3.关键单位
2020届协议就业的7449名毕业生中,已有1343人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占协议就业的18.03%;470人进入中国500强企业,占19.73%;35人进入民营500强企业,占比4.77%。
4.工资和薪金
2019年上半年,学校委托对五所最具代表性的学院2018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
(1)2018级税前月平均收入为毕业半年后8898.45元。
(2)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7272.09元。
(3)研究生平均月收入8998.91元。
(4)博士生平均月收入10565.22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民自发贡献,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http://www.diemang.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涉嫌抄袭侵权/非法内容,请发送电子邮件至907991599@qq.com举报。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