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乌关系差

为什么俄乌关系差,第1张

俄乌关系为何不好(俄乌关系的来龙去脉)

现代乌克兰的历史只有30多年,但现代乌克兰的传奇却绵延数千年。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作为同根生的两个民族,爱恨情仇不断,成为影响当代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乌克兰曾被历史学家称为“欧洲之门”,因为许多民族、文化、趣味和宗教都是通过乌克兰的土地进入欧洲的。今天乌克兰的土地,曾经是多民族共有的家园。历史上曾有乌克兰人、俄罗斯人、波兰人、犹太人、鞑靼人、白俄罗斯人、保加利亚人、希腊人、亚美尼亚人、德国人、罗马尼亚人在此居住。乌克兰的土地也是不同文化的交汇地,东正教、天主教、东天主教、犹太教、伊斯兰教都曾在这里传播。这片土地见证了文明的形成与毁灭,民族的融合与冲突,帝国的兴起与瓦解,和平与战争,革命与文化的衰落与复兴。从中世纪开始,乌克兰的土地就被称为鲁塞尼亚。直到16世纪,乌克兰才被用作地区名称,主要指波兰王国的边境地区(“乌克兰”在斯拉夫语中是“边缘”、“边疆”、“边境”的意思)。乌克兰的历史就是不断寻找自己身份的历史。

乌克兰被称为东斯拉夫人的摇篮。82年,东斯拉夫人在诺夫哥罗德建立第一个留里克王朝,随后占领基辅,建立基辅罗斯。基辅成为第一个东斯拉夫国家的首都。98年,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受洗,接受拜占庭帝国传来的基督教为国教。基辅皈依基督教对近代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影响深远。

然而,关于谁是基辅罗斯衣钵的真正继承者,存在一些争议。弗拉基米尔在乌克兰的洗礼被视为乌克兰历史的开端,乌克兰被视为基辅罗斯文化和制度的唯一继承者,而俄罗斯人坚信只有俄罗斯有权继承基辅罗斯的遗产。根据俄罗斯的说法,蒙古人撤退后,基辅罗斯的人口迁移到东北,带走了其文化和制度。基辅的荣耀在莫斯科大公国重生。到15世纪末,莫斯科已经成为东斯拉夫人的中心和俄罗斯帝国的核心,而基辅及其周边土地则被波兰和立陶宛统治。

1667年,俄国和波兰签署了安德鲁·索沃停战协定。波兰和俄罗斯沿第聂伯河分割乌克兰领土,俄罗斯在左岸(第聂伯河东岸)获得乌克兰,波兰在右岸(第聂伯河西岸)控制乌克兰。波兰-立陶宛联邦在1772年、1793年和1795年被俄国、普鲁士和奥匈帝国瓜分。乌克兰的土地被俄国和奥地利瓜分。俄罗斯获得了右岸乌克兰的领土,建立了沃伦省、波多黎各省和基辅省。奥地利赢得了加利西亚和拉多梅里。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乌克兰土地一直是两个帝国的一部分——奥地利(后来的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在俄罗斯帝国内部,第聂伯河东西两岸的人被称为小俄罗斯人,这个地区被称为小俄罗斯。更多的人认为自己是鲁塞尼亚人。1962年出版的一本政治小册子描述了“大俄罗斯”和“小俄罗斯”之间的一场对话。在对话中,“小俄罗斯”拒绝小俄罗斯是大俄罗斯的一部分,强调其独特的历史和身份。随着19世纪乌克兰民族主义的兴起,乌克兰知识精英用乌克兰语写作,诗人舍甫琴科成为旗帜性人物。但直到19世纪后期,才开始出现乌克兰民族的概念和作为地区专名的“乌克兰”一词。这标志着对“小俄罗斯”和“鲁塞尼亚”的排斥。为了遏制乌克兰民族主义,1863年,俄罗斯帝国内政部长巴卢耶夫颁布法令,禁止文学作品以外的乌克兰语出版物。1876年的埃姆斯法案将出版禁令扩大到文学作品,禁止从国外进口乌克兰作品。俄罗斯帝国致力于统一东斯拉夫人,强调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是一个民族,称乌克兰民族是外国的发明,旨在瓜分俄罗斯帝国的土地。俄罗斯帝国声称,建立在乌克兰土地上、隶属于教皇东仪的天主教是削弱东正教和俄罗斯影响力的工具。但在奥匈帝国,它支持乌克兰民族主义的崛起,乌克兰出版物可以合法出版。乌克兰的知识精英致力于在奥地利发展乌克兰文学、戏剧和音乐。加利西亚的一些乌克兰知识分子呼吁统一乌克兰土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帝国的解体,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的崩溃。布尔什维克革命后,乌克兰建立了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和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利沃夫)。1918年12月至1921年8月,红军、白军、波兰军、乌克兰军和哥萨克农民武装为乌克兰而战。1922年,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苏联。在苏联,俄罗斯和乌克兰是两个最大的共和国。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共同学习、工作和生活,荣辱与共。苏联建国之初,实行本地化政策,鼓励使用乌克兰语。到1931年,89%的乌克兰报纸用乌克兰语出版,97%的小学生学习乌克兰语。1932年,苏联改变政策,开始限制乌克兰语言教学和文化活动。从1932年到1933年,大饥荒夺去了数百万乌克兰人的生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数百万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并肩战斗,为保卫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苏联时期,乌克兰人保持了独立的民族身份,但苏联对乌克兰民族主义保持了高度警惕。CPSU回击了乌克兰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1954年,苏联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

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宣布独立。同年12月26日,苏联正式解体。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实际上成为了一个有核国家。1994年,美、英、俄、乌签署《布达佩斯备忘录》,以乌克兰弃核换取乌克兰的安全保证,尊重乌克兰的独立、主权和现有边界。2004年,亲俄政客和亲西方政客的选举之争引发“橙色革命”;2013-2014年,亚努科维奇总统拒绝与欧盟签署入盟协议引发“广场革命”;最后,俄罗斯介入,导致克里米亚被“并入”俄罗斯,乌克兰东部成为冲突地区。

俄罗斯和乌克兰有着复杂的历史。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和乌克兰成为独立国家。出于国家建设的需要,俄乌致力于重塑国家认同和历史叙事,俄乌关系跌宕起伏,渐行渐远。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国家认同和历史叙事上的冲突再起。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曾写过《重建俄罗斯:反思与初步建议》,声称“乌克兰被视为一个大约从九世纪就存在的民族,拥有自己的非俄语语言。所有这些说法都是最近编造的谎言”。作为一个新独立的国家,乌克兰面临着艰巨的国家建设任务,宣传乌克兰的民族特色和民族特色已经成为一项国策。2003年,时任乌克兰总统的库奇马出版了《乌克兰不是俄罗斯》一书。俄罗斯官方否认乌克兰的国家和民族特性。2008年,俄罗斯领导人普京说“乌克兰甚至不是一个国家”。2014年,普京宣布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是一个民族。2021年,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发表长文《论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历史统一》,重申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是同一个民族,现代乌克兰是苏联的产物。

冷战结束后,随着俄罗斯与西方地缘政治博弈的加剧,俄乌之间的历史恩怨和历史叙事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工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民自发贡献,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http://www.diemang.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涉嫌抄袭侵权/非法内容,请发送电子邮件至[email protected]举报。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7525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8
下一篇 2022-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