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珍之王蕨菜从诗经和本草纲目中走出来,成为受人追捧的传奇美食

山珍之王蕨菜从诗经和本草纲目中走出来,成为受人追捧的传奇美食,第1张

山珍之王蕨菜从诗经和本草纲目中走出来,成为受人追捧的传奇美食

“绿阴门巷掩柴扉,五月江南笋蕨肥。”笋是竹笋,蕨是蕨菜,它们来自山野荒林,采日月之精华,集天地之灵气,反而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在风和日丽的成都平原,哪里需要等到五月,一刷子淅淅沥沥的春雨,一阵阵暖烘烘的太阳,一声声春天来了的呼唤,就足以让它们按捺不住蛰伏一冬的等待,嗖嗖嗖地从土里冒出来了。红的桃花,白的梨花,粉的杏花在明处花枝招展,享尽人间赞誉。而竹笋和蕨菜则默默无闻地等候在那里,需要人们低下身子,耐心寻找,才能看见它们的影踪。

山村春天

跟竹笋相比,蕨菜更加低调。有人采摘,那就化作主妇锅里的山珍;没人采摘也罢,那就迎着春风茁壮成长,成为染绿荒郊山林的一份子。蕨菜属于蕨类植物,它们通常生长在阴暗潮湿的林地角落里,是最低级的高等植物,繁盛于石炭纪时代。最初认识蕨,是在院子里的一口水井边,井口高出地面,砌着花岗岩条石。井口不大,直径也就在一米多点,但井水很深,丢颗小石子半天也不能到底。井内除了一汪蓝莹莹的水,就是井壁上那些不知名的植物。它们跟房前屋后那些花枝招展的植物不太一样,居然生长在井壁的缝隙间。那上面除了一层苔藓,就是这些生机勃勃的植物。其叶柄长而粗壮,叶片呈三角形或披针形,羽状复叶,颜色碧绿,让人心醉,也让人心疼。这是何等顽强的生命力啊!

蕨菜

有一次,我正趴在井口观察这些叶子,把父亲吓得够呛。他一把拽起我说:“当心,井口危险!”我着急地说:“爸爸,我正在观察植物呢。那种野草叫什么呀?”父亲把我放下来,首先告诫我再也不允许趴在井口淘气,接着告诉我说这是蕨,又叫蕨菜,龙头菜,山凤尾等,在荒地堰埂山坡上到处都是,极少数会长在井壁、墙头甚至陈年老屋的屋顶上。后来我四处观察了一番,果真如父亲所言,这种野生蕨菜实在是极为普遍的。

古风

年长识字,喜欢《诗经》,蓦然读到“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的句子,顿时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原来在先秦时期,那些妇人就喜欢登上高高的南山头,一边思念意中人,一边采摘肥嫩的蕨菜叶。“桃花三月蕨菜肥”,三月春回大地,正是蕨菜油汪汪的生发时节。而蓬勃的春意,则催发了男女之间的春情。这是一个美妙的季节,代表着一片生命繁衍生息的旺盛土地,代表着为激情所搭建的自然里最美不过的一方舞台,代表着两情相悦的一种自始至终的沉默欢喜的见证。《本草纲目》上说:“蕨,处处山中有之。二、三月生芽,拳曲状如小儿拳,长则展开如凤尾,高三、四尺。其茎嫩时采取,以灰汤煮去涎滑,晒干作蔬,味甘滑,亦可醋食。其根紫色,皮内有白粉,捣烂,再三洗澄,取粉作粔妆,荡皮作线食之,色淡紫而甚滑美也。”可见不仅蕨菜可鲜食,也可做干菜。而蕨根可以入药,也可以制成蕨根粉。

蕨菜

儿时在乡村生活,家家户户都有自留地,一年四季蔬菜不断,我们根本没有动过吃蕨菜的念头。乡村有大片大片的油菜地,主妇们将肥嫩的油菜苔用背篼成筐成筐地背回家。一家人吃不完,还带到集市上去卖给城里人。如今住在城里,大家吃惯了大鱼大肉,总想换换口味,像蕨苔、折耳根、狗地芽、鹿耳韭、荠菜等野菜就成了大家追捧的对象。兴之所至,我们还可以趁着一家人去山上踏青的时候,顺便采摘一些回来。岳母最喜欢采摘蕨苔,经常邀约我们一起去。一场春雨过后,山坡上树从里草丛中,嫩嫩的、浅紫色的、一掐就出水的蕨苔冒出了好多好多,像那初生的婴孩,粉嫩可爱。看准了,伸出手去,轻轻一掐,蕨苔就到了手中,一会儿就是一大把。我们将背篓放下,将大把大把的蕨苔小心翼翼地放进去,然后抬起身来,揉了揉腰又弯下身子,继续采摘蕨苔,一会儿就收获满满。那时节,漫山遍野都是挖野菜的城里人,简直就是大兵团作战呢。

蕨菜

有一次,岳母正在专心致志地采蕨苔,突然踩在一条菜花蛇身上。岳母突然觉得脚下滑溜溜的,一看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大声惊呼:“有蛇啊!有蛇啊!”菜花蛇无毒,它也吓得不轻,母亲刚把脚抬起来,它就哧溜一声滑进草丛里不见了。以后岳母采蕨苔学聪明了,手上拿着一根一米多长的木棍,先在四周方圆五六米内“打草惊蛇”,看看没有什么异动,这才放心地采摘蕨苔。城里人喜欢吃蕨苔,价格自然看涨,山民们瞅准商机,开始收买蕨苔,几块钱就能买到一大把,而且挑一选二,能选到上品。我对岳母说,我们何必这么辛苦呢,要亲自去摘蕨苔,直接买就行了。岳母说,采蕨苔是一种乐趣,让她回忆起当初在农村做知青插队的日子,算是一种对过去的缅怀吧!

蕨菜

早在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蕨菜作菜了。《诗经》里有“陡步南山,会采其蕨”,明代黄裳的《采蕨诗》中有“皇无养民山有蕨”,康熙皇帝把蕨菜称作“长寿菜”,可见国人吃蕨菜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在那些青黄不接的饥荒岁月,像蕨苔等野菜,说不定还救过大家的命呢。蕨苔采撷回家,再摘取出嫩脆部分,用清水淘洗净,晾干。待锅中水沸,将其放入沸水中煮八分熟后捞出凉干。此时即可取用。倘若凉拌,便将其切成一寸长的蕨苔丁,加入辣椒、麻油、花椒油、酱油、味精等佐料拌匀即成嫩脆爽滑的佳肴;倘若油炒,将其和肉类混炒,其味油而不腻,清香满口,可冲淡油脂腻味。倘若采撷太多,一次食用不完可用清水漂着,几天后食用仍然新鲜;也可晾晒或烘干作蕨菜干,今后同腊猪脚一道炖煮,其味更是可口。

蕨菜

吃蕨菜一定要讲究时节,宋朝诗人黄庭坚有诗曰“嫩芽初长小儿拳”,春天三四月份,蕨菜嫩叶蜷曲尚未展开之时,犹如紧握的小儿拳头,此时采摘食用效果最佳。如果等叶子放开,那就老了,不仅口感不好,而且营养价值也大大降低。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色。漫步春天,看着这田野、地头、河岸处的点点嫩绿,又有多少人能抵制住舌尖上蠢蠢欲动的味蕾?采摘蕨苔等野菜,满足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口腹之欲,更是让舌头和身体适应自然的步调,这也算是我们拥抱春天的一种古典方式吧!

蕨菜这种味道鲜美、香嫩可口的山菜,享有“山珍之王”的美誉。除了鲜食以外,还可干制、腌渍或做成罐头。我国每年有相当数量的蕨菜出口日本等国,成为健康食品中的佼佼者。其采集加工技术第一道工序是:采集。在南方一般是在春分至清明时节。采集的蕨菜要整齐地放在垫有青草的提篮或筐内,上面覆一层青草,防日晒,防挤、压、碰而造成摩擦变色、老化变质。并做到当日采集,当日加工。

遐思

一是干制蕨菜:采回的蕨菜用清水冲洗干净,切去叶柄,整齐地放入开水锅中用旺火烧开,煮五六分钟后,捞出晒干,扎成一把大的小捆即可。如需放置,则装入盐菜罐中,一层一层轻放至罐内,置于阴凉处,一般可保存半年左右。二是腌渍蕨菜:先将幼嫩、粗壮、色泽鲜艳的蕨菜,用无毒的橡筋带扎成直径约五六厘米大小的小把,进行盐渍。三是蕨菜罐头:将洗净的蕨菜放入开水锅中热烫五六分钟后,捞出放入冷水中冷却两三分钟,再捞出沥干水分,按照比例加盐,加热煮沸,过滤后,装入500克罐头瓶中,再装入250克煮熟的蕨菜,按罐头厂生产方法,进行排气、封罐、贴标、装箱,即为盐水蕨菜罐头。(彭忠富/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7894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9
下一篇 2022-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