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i'angtifu fanlun
[外文]:Leontief paradox
美国经济学家W.W.里昂惕夫
提出的关于国际贸易结构的一个不可解释的结论。即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反常现象。又称里昂惕夫之谜。
1953年里昂惕夫在费城的美国哲学协会上宣读了题为《国内生产与对外贸易:美国资本状况的重新检验》的论文。论文根据1947年美国200个行业的材料,归纳为50个部门(其中38个部门的产品是直接进入国际市场的),制定了“投入-产出表”,进行了一系列的计算,其中的一个结论性统计表为:
在表中,美国出口品所需的资本比进口替代品约少16%,出口品所需劳动比进口替代品约多7~8%。对此,里昂惕夫认为,美国平均每百万美元的出口与国内生产等量的进口替代品相比较,在出口中包含较少的资本和略多的劳动,故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专业化为基础。即美国进行对外贸易目的在于节约其资本而处理过剩的劳动。他指出,过去广泛流行的美国经济的特征与世界其他地区相?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76460.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仁亲时鞠喽杂杏喽投喽远倘钡目捶ㄒ驯恢っ魇谴砦蟮摹@锇禾璺虻恼飧鼋崧塾?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0/249058.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完全相反。赫克歇尔-俄林定理认为,生产要素配置的差异是贸易发生的原因,一国必然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其丰饶要素的产品,而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因此里昂惕夫的结论一时轰动西方学术界,称之为“要素稀少性定理中的里昂惕夫反论”。
后来,里昂惕夫根据1951年的材料,对1947年的计算结果进行复核和修正,在1956年提出了第二个研究报告,题为《生产要素比例与美国贸易结构的进一步理论和经验分析》,结果仍发现美国进口替代品所占有的资本高于美国出口品约6%,如把投入-产出系数中的资本替代也考虑在内,则高出17.57%。里昂惕夫反论依然成立。
为解开里昂惕夫反论,西方学术界提出了一些解释,如劳动效率说、消费偏向说、贸易壁垒干扰说、人力资本说和美国经济延伸说等,力图从不同角度来解释这一反常现象,但截至90年代初仍未找到一个能为经济学界共同接受的解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