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 @视觉中国
广医校长冉丕鑫
广州医科大学番禺校区
昨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广东共有8所高校榜上有名,其中,华南农业大学作物学、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及南方科技大学数学首次进入“双一流”名单。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霞虹 通讯员广医宣、陈芃辰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苏韵桦(除署名外)
华南农业大学
作物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曾涌现“一门三院士”
作为一所以农立校的综合性大学,华农的办学历史至今已有113年。
该校作物学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我国“稻作科学之父”、华南农学院首任院长丁颖,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率先开始了水稻育种与光温生态研究,在我国稻作史上第一个利用野生稻杂交培育出水稻新品种,奠定了作物学科发展的基础。百余年来,学科先后培养了包括丁颖、卢永根、黄耀祥、林鸿宣、刘耀光5名院士在内的一万多名农业专门人才,涌现出丁颖、卢永根、刘耀光“一门三院士”,以“丁颖精神”“卢永根先进事迹”为核心的学科文化一脉相承。
“十三五”以来,华农作物学科在团队、平台、项目、成果等方面齐头并进,为生物育种、现代种业发展与粮食安全等提供了有力支撑。作为作物学科重要支撑的植物学与动物学进入ESI全球排名1‰,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国家级重点人才10人、省级重点人才12人;建有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教育部农科教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1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
作物学科带头人刘耀光院士团队在杂交稻育性控制的分子机制等研究领域优势明显,相关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团队创建出高效的植物多基因叠加系统和多基因编辑体系,被全球上千个实验室使用。
同时,作物学科在水稻分子设计与籼粳杂交稻育种、航天育种、南方大豆品种选育、新型四倍体水稻创制等方面特色明显,近年来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一批高水平论文,培育作物新品种56个,在华南地区大面积推广。
南方科技大学
数学系仅成立6年多 数学学科入选“双一流”
南方科技大学是一所年轻的高校。该校数学系也相当年轻,成立于2015年6月。目前南科大数学系有基础数学、计算与应用数学、概率论与金融数学3个学科方向,包含几何、代数、拓扑、组合数学、数论等12个主要研究领域。
南科大数学系自成立以来,已初步建成一支国际化的一流师资队伍,拥有3位院士,17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此前,南科大数学学科入选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获批教育部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获批数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南科大成立的深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是首批十三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之一,也是深圳首个国家级数学中心,亦是南科大获批的首个国家级科研平台。
记者从南科大获悉,南科大数学一流学科建设将依托数学系,以深圳应用数学中心和深圳市杰曼诺夫数学中心两大中心为牵引,以统计学、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支撑学科,辐射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等相关学科,致力打造一个南方国家数学重镇,成为集高水平数学人才培养、基础科学研究、应用数学成果产业化为一体的南方数学高地和国际一流水平的数学研究与交流平台,以一流学科建设带动学科水平整体提升和学校整体发展。
广州市属高校取得新突破
广医临床医学“弯道超车”
“承认落后,不甘落后,卧薪尝胆,告别落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时常用这句话来勉励广州医科大学(简称“广医”)师生。如今,钟南山院士的期望正在实现。昨日,教育部等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广医临床医学榜上有名。自2015年启动高水平大学建设以来,广医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从1个增加到7个。六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1个,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作为广州市属本科院校,广医凭什么实现“弯道超车”入选“双一流”?入选之后有何发展规划?广州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广医校长冉丕鑫(右图)。
将提升广州医疗水平和教育水平
记者:广医入选“双一流”对学校、广州和广东省有何意义?
冉丕鑫:广医入选“双一流”对学校来说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从医疗方面来讲,广医临床医学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毫无疑问将提高广医附属医院的临床医疗水平,进而提高地方医疗卫生水平,老百姓就医肯定也会获益。从教育方面来说,通过“双一流”建设提升广医综合办学实力,助力省市高等教育发展;对广东考生而言,报考“双一流”学校,不用出省,又多了一个选择。
记者:广医为什么能在此轮评选中脱颖而出?
冉丕鑫:广医入选“双一流”最关键的原因是,广医始终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形成了具有广医特色的大学文化、大学精神,确保了学校健康快速发展。
从办学初期“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广医人精神”,到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广医人所体现出来的“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从以前的“抗击‘非典’精神”,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展现出来的“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无不是广医精神的体现。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精神,广医人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都毫无畏惧地冲在第一线。钟院士要求我们,广医人要“承认落后,不甘落后,卧薪尝胆,告别落后”。因此,无论学科建设,还是学校发展,我们从不“打肿脸充胖子”,而是定下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步步做下来。广医能够实现“弯道超车”,这点很关键。
此外,广医坚持“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充分发挥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除了抗击非典、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汶川地震、冰雪灾害等,我们都第一时间派出医疗队;当社会需要紧缺人才时,我们调整办学方向,增设儿科学、精神医学等专业。
广医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科学研究方面,始终坚持“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产品研发”全链条发展理念。跟综合性大学、老牌大学比起来,我们科研成果的显示度有限,但为什么关键时候是我们站出来?我们站出来了,又为什么没有倒下?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基础研究成果能尽可能快速地转化成临床治疗指南。
关键时候站得出来,我们靠的不仅仅是呼吸病学。比如,当时有一名上了ECMO的新冠肺炎重症病人,花了111天救过来,如果没有基础研究的实力作支撑,没有临床经验的总结,是不可能实现的。它是多学科的临床综合实力的体现——重症医学、护理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学、外科学等学科都参与进来了,但因为我们的呼吸病学很强,把其他学科的光环全部“吸”过来了。实际上,广医的儿科学、胸外科、泌尿外科、变态反应、妇产科学、精神医学、药学、基础医学、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等,都体现出学校的学科、专科综合实力。
学科建设早已实现“三高一级”
记者:从学科建设上看,广医这些年形成了什么特色?
冉丕鑫:有人说,第二轮的“双一流”评选,看的是“三高一级”——高水平平台、成果、项目,一级学科博士点。其实,这些广医早就有了。
在高水平平台方面,我们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有广东省唯一一个国家医学中心,有粤港澳传染病联合实验室。此外,省部级以上的实验室广医有十四五个。广医还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和专科,除了呼吸科在全国连续12年排第一外,我们还有六七个学科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在重点项目和高水平成果方面,六年来,广医承担了各种纵向项目2000多项,每年立项的国家基金项目约160~170项,立项数排在全国前80位。六年来,还承担了十多项重大项目,有2项牵头的项目、1项参与的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1年,广医还取得突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这也是广东首次获该奖项,还有1项以第二完成单位的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至于“三高一级”中的一级学科博士点,广医早在20年前就拿到了临床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点,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也早就有了,现在又获得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点。
“双一流”学科建设分“三步走”
记者:站在新起点上,广医的“双一流”建设有什么目标和路线图?
冉丕鑫:学科建设和学校建设是有规律的,需要投入,也需要时间沉淀。“双一流”学科建设,广医将以呼吸系统疾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作为切入点。我们设定了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建设目标。第一阶段:力争到2025年,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整体实力进入国内前10%。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独立建制医科院校先进行列。第二阶段:到2035年,临床医学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综合水平位居国内独立建制医科院校前列。第三阶段:到2050年,临床医学学科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学校跻身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大学行列。
广医番禺校区二期建好后,主要是优化学校的功能布局,增设科研平台和国际交流、学术交流的场所。此外,二期设计了一个很大很先进的实验动物中心。建成后,广医将有3个实验动物中心。
广医参与广州国家实验室的组建,我们希望承接国家实验室的人才优势,跟医学和生物科学相关的,广医都希望能兼聘、特聘过来,这将对广医的发展十分有利。
第二轮“双一流”名单概况
第二轮公布的“双一流”名单共有建设高校147所。建设学科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布局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自主建设的学科自行公布。
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表示,“双一流”重点在“建设”,而不是人为划定身份、层次,派发“帽子”,更不是在中国高校中划分“三六九等”。新阶段“双一流”建设应当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淡化身份色彩,探索自主特色发展新模式,引导各高校在各具特色的优势领域和方向上创建一流。第二轮建设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将探索建立分类发展、分类支持、分类评价建设体系作为重点之一,引导建设高校切实把精力和重心聚焦有关领域、方向的创新与实质突破上,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
专家点评
在“家门口”上好学校
广东学生的机会更多了
此次公布的“双一流”名单中,广东新增3所高校,入选高校达到8所。对此,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卢晓中教授认为意义重大。
卢晓中说,新一轮入选的高校学科建设基础很好,与国家重大需求契合度高,符合国家战略导向。这个特点,在华南农业大学作物学、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和南方科技大学数学几个学科中,都能体现出来。不仅如此,这三个入选的学科,也与现代学科发展方向高度一致。
“广东开展的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功不可没。”在卢晓中看来,此次广东能新增3所高校入选“双一流”名单,与广东近几年超前抓高等教育学科发展密不可分。
卢晓中说,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离不开高等教育的支撑作用。“‘双一流’建设的本质就是带有示范引领的作用。华农、广医、南科大这三所高校入选 ‘双一流’,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意义重大。”
对于广东的学生来说,这3所高校新入选“双一流”名单,也是一大利好。卢晓中说:“这意味着家门口的好学校多了、好专业多了,广东学生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机会更大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