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中师生》公众号得天下中师生的关注和支持,致力创建一代中师生的精神家园。今天,我们分享王俊卿老师的文章《中师母校之体育运动》 。
原题: 中师母校之体育运动
作者:王俊卿
关于“中师”的话题是一个遥远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中师生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基石,为中小学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师生的自身素养比较全面,他们不仅文化知识扎实,而且都有自己的特长,这主要是得益于当时中师教育实施是素质教育,让中师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其中中师校园文体活动得到深入的开展,当时中师教育中有普师班和专业班,各个学科和专业的师资力量雄厚,为指导各种活动提供了条件。
我的中师学校是美丽的信阳师范学校。当年,校园开展的乒乓球和篮球运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项,乒乓球运动。当时,学校有一个室外乒乓球场,南边是篮球场,北边是荷花池,课余的时候,这里非常的热闹。乒乓球场大约有30个乒乓球台,大家一有时间就会来到这里打乒乓球。无论是中午放学还是下午放学,球场都是满的。如果不提前占位,可能就打不了。这样就需要和正在打球的同学商量,接班打。在打的时候,还要考试,考上了才可以打,也就是说必须要赢擂主一个球,才能参与进来,这样就解决了多人打乒乓球的问题。当然球技好的同学,就打得时间长一些,而差的同学打得时间短,但是也起到练习的作用。中师一年级上学期,我选的运动项目也是乒乓球,由于当时在初中时候也打,已经有了基础。在中师校园里和同学们继续切磋球技,我给自己当时的水平定位为强手中的一般水平。班级里面的崔同学、郑同学和陈同学打得比较好,在年级中都拿过奖,我们平时也是经常一起打,但是到乒乓球比赛的时候,他们就上去了。乒乓运动锻炼了同学们的身体,也丰富了课余生活。
第二项,篮球运动。篮球运动是一项团队运动,需要各自的配合,是集个人技能、战术实施和团队协同为一体。打篮球需要身高、力量和球技等,对于打篮球这项运动,我是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其中的。在一次与学长们的比赛中,突然有人让我上,其实我真的没谱。当时我 的个子已经长高了,但是只知道抢球、防守,而对于运球、投篮等还很陌生。叫我上,我就上吧,现在缺人,不然没法继续比赛了。在后来的篮球运动中,只要有时间就到球场中练一练,但是自己练等于闭门造车,还需要有人指导才行。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隔壁班同专业的黄同学,黄同学个子不高,篮球技术精湛,我们就跟着他学。还有班里的其他几个同学有空就到球场练一会,在黄同学的指导和陪练下,我学会了快速运球、胯下运球、转身、三步上篮,再到空中接力。
这一时期,学校也为我们组织的篮球特训,每周有专业篮球教师为我们训练,一段时候后,球技猛增。另外也参加了年级循环赛、班级挑战赛、师生友谊赛、校外邀请赛,几乎每周就要比一场。由于运动量比较大,这个年龄也是长身体的时候,以至于到了第二年,我的个头就长到了1.78米,班里我这身高的,也只有几个,大部分都吸收到了篮球队。在年级循环赛制中,每次都是打得难解难分,在同年级的二十多个班中,每次篮球比赛我班都能保持前3名,为班级和个人赢得了荣誉。
在此期间,我们和语文组的老师也经常开展比赛,语文组的老师擅长打阵地进攻,我们则是全攻全守,由于我们年轻、速度快、进攻意识强,每次都是以我们获胜而结束,但是我们从语文组老师的身上也学到谦让精神和配合意识,这些都让我们终身难忘。
在班级挑战赛中,我们和96级一个班打了一场比赛,他们高我们两级,是学长。当时打得也比较激烈,只是最后时刻防守出现的漏洞,导致2分的差距而失败。在这场比赛上,我6投6中,包含一个3分,得了13分,有收获也有不足,但是我们也从这场比赛中认识到防守的重要性,同时也需要对战术认真执行,关键时刻不能自乱阵脚。
还有一次是到商专打比赛,为了打这场比赛,当天下午请了假,我和同学是步行到了距离学校5公里外的学校打比赛,记得当初打完后,又步行回到学校,真实佩服我们这帮篮球队员的体质。但是由于商专场地较滑,我们不适应。比赛中的多次跑动和抢断都差点滑倒,最后双方只差几分。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思想,我们也没有介意这个结果。场地的问题导致我们的队员没能正常发挥,大家心里都是清楚的。篮球这项运动,让我和我的中师同学释放了青春的活力,锻炼了身体,促进了每个人健康、快乐的成长。
作者简介:王俊卿:男、河南息县人,小学高级教师,临沂大学特聘教师、兼职编辑,息县第一小学科学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实验教学与仪器装备专家,省小学科学教育学会先进个人,省校园文化艺术先进个人,省优秀科技辅导员;在《教学与管理》、《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科学课》等20余种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省优质课2次;主持省级课题3项;获省教科研成果奖3项;著有《教师教育能力体系与提升路径研究》、《科学高效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学治理研究》;主编《鼎尖教案(教科版科学3-6年级)》教师指导用书8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