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十四五”国家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累计不少于 75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相关专科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省级层面,31个省份每年合计支持至少 1000 个,“十四五”期间累计支持不少于 5000 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诊疗领域和关键技术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心血管、肿瘤、神经、重症,四大学科全面提升“十三五”期间,通过持续的支持和建设,我国临床专科能力已经得到快速提升。
心血管科:国家心血管病的质量指标在持续地改善
2018年具有抗凝治疗适应证的房颤患者,出院抗凝治疗率从53.9%提高到56.7%,其中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接受风险评估的患者的比例也由32.9%提高至47.3%,提高了将近15%;
住院死亡率:从2013年的1.7%下降到2018年的0.9%,下降了47%;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二级医院再灌注治疗率由2017年的67.8%提高至2018年的81.5%;
肿瘤科: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稳步提升
28个省份成立了省级肿瘤相关质控中心;
全国已有200家三级以上医院纳入乳腺癌诊疗规范化质控试点范围;
全国已建立起1413个放射治疗中心,约86.2%的中心可以提供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约67.4%的中心可以提供调强放射治疗;
靶向药物方面,肺腺癌中针对诸多少见基因靶点研发的靶向药物使获益人群提高至70%;
PD-1或PD-L1单抗为基础的联合治疗使疾病进展风险和死亡风险下降30-40%。
神经科:神经系统疾病医疗服务均质化稳步推进
截止2020年9月底,国家质控中心已经协助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700余家医院成功建立了卒中中心,“一小时急救圈”范围已经覆盖超过全国60%的居民区;
我国卒中急救溶栓治疗率提升了126%,院内急救延误时间缩短42%,住院死亡率降低66.7%(从1.2%降至0.4%)。
重症科:重症医学规范化的诊疗水平不断提升
2019年国家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报告数据显示:重症医学抽样医院数是3000多家,总的重症医学科收治病人数达到211万人,重症患者的住院病死率是8.3%,较前些年有稳步下降;
全国设置重症医学科的医院数量由1000多家增加到4000多家,全国ICU医生的执业人数增加到6万多人,ICU职业护士的人数增加到10万多人;
反映重症感染治疗紧迫性的感染性休克的3-6小时的集束化治疗达标率平均可以高达80%和71%,较前稳步提高。
尽管如此,我国专科建设仍然面临挑战,临床专科能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严重:一方面,专科资源分布不平衡;另一方面,医学前沿跟进不够。
专科建设的主要方向《规划》指明了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主要方向:1.建设国际高水平临床专科;2.普遍提升主要临床专科能力;3.促进临床专科能力均衡发展;4.补齐薄弱专科资源短板。
核心专科能力建设
根据我国居民疾病谱,选择致死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相关专科进行普惠性建设,保障相关项目全国各省全覆盖,进一步扩充优质医疗资源,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专科资源短板补齐
重点支持各省针对性加强心血管外科、产科、骨科(含手外科、脊柱外科)、麻醉、儿科、精神科及病理科、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平台专科建设。
推动关键领域技术创新
结合国际发展前沿,根据我国未来疾病诊疗领域的需求和发展趋势,支持医疗关键技术领域进行创新,通过与大学、研究单位合作等形式加强复合型创新团队建设,推动相关专科能力进入国际前列。
临度展望:各地推进加快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在医疗行业高速发展,医疗政策不断推行的时代大背景下,现代化医院的发展与能力建设时刻充满了挑战,所以提升医院综合能力迫在眉睫。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组织申报2022年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通知
关于2022年四川省临床重点专科推荐名单的公示
转发安徽医科大学《2022年度临床医学学科建设项目申报要求》工作的通知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关于申报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通知
医院科室作为医院临床技术发展的重点,不仅是名医的归宿与平台,也是病患择医的导向和风向标,更是医院发展的根本支点。
临度科研【科室建设咨询服务】,致力于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高质量科研服务。目前拥有300+经验丰富的专业科研硕博团队,通过真实科研,提升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水平;已累计为400+医院提供科室建设服务,成功助力多个科室晋升省、市重点科室,为广大患者带来切实帮助。临度科研依托自主研发的领先数据化产品EDC和专业的科研团队,为医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