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5年,第二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终于公布,共147所高校入围。
相比上一轮,最新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而是统称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
对于这一变化,官方解释说明:“双一流”重点在“建设”,学科为基础,不是人为划定身份、层次,派发“帽子”,更不是在中国高校中划分“三六九等”。
一般来说,经济与高等教育具有互相促进的作用,经济越好,高等教育水平会越高。反之,高等教育水平越高的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促进当地经济水平的提高。
从此次“双一流”高校省份分布来看,今年GDP突破4万亿的北京,共有34所高校在榜,占到总数的23%,同一等级的上海有15所高校在榜,与传统经济大省江苏(16所)一同列入三甲。
在原有的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98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实际包括6所独立设置的高校)的基础上,此次第二轮更新名单中增加了7所学科建设高校,其中广东3所(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1所(上海科技大学)、江苏1所(南京医科大学)、山西1所(山西大学)、湖南1所(湘潭大学)。
这样,国内“双一流”大学达到14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05所。
按地区划分,北京、江苏、上海、陕西、四川、广东、湖北“双一流”高校最多。
北京(34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8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6所: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江苏(16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4所: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医科大学。
上海(15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所: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1所: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上海科技大学。
陕西(8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3所: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5所: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四川(8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6所: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广东(8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6所: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
湖北(7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5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天津(5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天津大学、南开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3所: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
湖南(5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3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所: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
辽宁(4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所: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
黑龙江(4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3所: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
浙江(3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浙江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所:宁波大学、中国美术学院。
安徽(3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所: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吉林(3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吉林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所: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山东(3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福建(2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厦门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福州大学。
重庆(2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重庆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西南大学。
河南(2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郑州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河南大学。
新疆(2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新疆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石河子大学。
山西(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所: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
甘肃(1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兰州大学。
云南(1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云南大学。
河北(1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江西(1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南昌大学。
海南(1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海南大学。
广西(1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广西大学。
贵州(1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贵州大学。
内蒙古(1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内蒙古大学。
宁夏(1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宁夏大学。
青海(1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青海大学。
西藏(1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西藏大学。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省份入围高校多,哪些省份学科实力强劲?针对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官方解读,又透露出哪些关键信号?
省份排名:广东超湖北,与川陕并列
对比2017年公布的首轮名单来看,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的高校共新增7所,按照所在地划分,广东无疑是“最大赢家”——其中3所高校均来自广东,分别为广州2所、深圳1所;其余4校分别为上海、江苏南京、山西太原、湖南湘潭各1所。
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中,拥有高校数量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别为:北京、江苏、上海、广东、四川、陕西、湖北、天津、湖南、辽宁、黑龙江。
不过按照GDP排名来看,不少经济强省与“双一流”高校数量出现错位,这当中山东、浙江与河南尤为明显。
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则实现“逆袭”,全省入围“双一流”建设名单的高校数量从5所增加到8所,总量从全国31省份并列第7位跃升至第4位。
此外,中部的山西也从此前12个仅入围一所高校的省份中脱颖而出,与河南、重庆、福建等省份并列拥有2所高校。
具体来看,这次的新晋“成员”入围有何考量?满足了哪些条件?
按照教育部官方解读,新一轮建设范围确定了“总体稳定、优化调整”的认定原则。
其中之一就是需求引导下的布局调整,即第二轮建设以“十四五”期间国家战略急需领域作为指引调整建设学科的指南,对拟建设学科的匹配度、水平和发展质量等进行综合考查,尤其是加大基础学科、理工农医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布局。
同时还提出,鼓励建设高校主动对接需求、优化学科建设口径。允许个别建设学科所属建设高校根据自身特色优势、目标定位,以及服务国家、行业和地方发展需求情况提出申请。
此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2所高校,将自行确定并公布建设学科。此举旨在“扩大建设自主权,推动建设管理重心下移,强化建设高校的主体意识和创新动力,为若干高校冲入世界前列创造政策制度环境”。
城市突围:深圳破零,重庆承压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的147所高校,分布于全国43座城市。其中,高校数量最多的10城分别为:北京、上海、南京、西安、广州、成都、武汉、天津、长沙、哈尔滨)。无一例外都是直辖市或省会城市。
相比之下,苏州、宁波、无锡三座万亿经济强市,都只有1所高校上榜,而佛山、南通、东莞、泉州等地市也依旧为零。
和一般地级市相比,省会城市往往都是一个省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位优势更加明显,那么各种资源也更加集中,能够为高校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学科分布:北上领跑,浙江跻身前五
根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解读,“新阶段‘双一流’建设应当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淡化身份色彩,探索自主特色发展新模式,引导各高校在各具特色的优势领域和方向上创建一流。”
在此轮建设的147所高校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布局有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
具体来看,物理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新增数量都超过或达到3个,成为热门领域。
从分布上看,上海、北京、江苏、湖北、陕西新增学科数量较多,其中上海的复旦大学新增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5个学科。
与此同时,陕西省西北大学的考古学、西北工业大学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等新增学科,也跟高校特色和地方发展战略紧密相关。
“双一流”建设深化阶段,既要考虑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又要重视区域及行业建设的特殊需要。以学科为基础的分类建设依然是重要方向,也是衡量“双一流”建设中区域“实力”的重要指标。
从学科区域分布来看,即使不算清华、北大两所头部高校(自主设置),北京的“双一流”建设学科也高达90个,是实至名归的高等教育“第一城”。
此外,上海、江苏、湖北和浙江一同组成实力榜前五位,“一流学科”建设数量分别为64、48、32、23。
从代表性高校来看,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和浙江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数量分别为20、16、11和21。其中,浙大凭一己之力将浙江送入实力榜前5行列,可见其学科实力之强。
与之相对,河北、内蒙古、江西、海南、广西、贵州、西藏、青海、宁夏等“一流学科”建设数量仅有1个,创新资源相对匮乏,需要迎头赶上。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高教洼地”山西,近年来通过下大力气“补短板”,一流学科已经增加至3个。其中,山西大学首次入围“双一流”,哲学、物理学成为新增建设学科。
此外,由于“首轮建设成效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相比同类学科在整体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成长提升程度方面相对偏后”等原因,共有15所高校的16个学科被公开警示或撤销。相关学科将在2023年接受再评价,届时未通过的,将调出建设范围。
有人新入局,有人被警示。在“一流学科”更加强调需求导向,更紧密贴合国家或区域战略需求背景下,这种竞争不仅关乎高校发展,更关乎城市命运,是不容忽视的必争之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