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5岁的先天性耳聋患儿小亮,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获得“新声”:院长、耳鼻喉科学科带头人吴皓及团队为其植入了我国首款人工听觉脑干植入装置。这台手术标志着该自主研发国产装置正式进入临床试验。
近3年,由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上海医院科研竞争力”榜单上,九院始终位居前三。一家以专科特色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医疗机构,在申城这一医学重镇脱颖而出,不可不谓是意料之外的“突破”,但又是情理之中的“传承”。这里不仅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涤生、邱蔚六、戴尅戎、张志愿、范先群“一院五院士”的百年佳话,新时代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科研创新亦完成了一次厚积薄发的起飞跃腾。
筑梦:以主人翁态度参与成果转化
“先天性双侧极重度耳聋,伴有双侧听神经发育不良。”收到“判决书”时,小亮的父母一度绝望。2岁那年,小亮植入了人工耳蜗,但术后一直未产生有效的听觉和言语发育。“目前唯一的有效方法是在中枢听觉通路上植入人工听觉装置。”吴皓介绍。他提到的人工听觉脑干植入技术(ABI),是一项全球顶尖的技术,属于一种输入型、感觉重建的脑机接口装置。全球仅500余例患儿接受了该治疗,因手术难度高,能开展该技术的中心极少。
2019年,吴皓团队采用进口装置开展针对先天性耳聋的婴幼儿ABI术,累计近50例成功案例后,他决定再突破——打破无国产听觉脑干产品的瓶颈。去年中旬,我国首款听觉脑干植入装置WH-01A(SD)型问世并成功完成成果转化签约。就此,小亮成为了第一位受益的幸运儿。据悉,国产产品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我国人工听觉重建技术的“最后一公里”有望打通,为我国彻底消灭聋哑奠定了基础。
从实验室到病床旁,是万千医者的梦想。在九院,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就是“筑梦师”。“以高价值专利为核心,向前覆盖专利挖掘与布局、向后延伸到转移转化”的规范体系,为全院医生和科研人员提供成果转化服务。副院长王艳介绍,“成果转化绝非‘一卖了之’,医院专门成立成果转化办公室,引入专业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全过程推动,加快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的研发,保障医疗机构、成果发明人和企业三方的合作利益。”据悉,“十三五”期间,九院共申请专利1762件、授权专利812件、转化专利92件、软著5件,协议金额共计约4亿元。
火种:基金计划全周期孵育人才
2021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九院眼科学科带头人范先群成为新科院士。“许多人说,这是我最高兴的一天,但其实要加上‘之一’。”时光倒回至2017年,范先群获上海卫生系统青年人才最高荣誉奖——“银蛇奖”的特别荣誉奖,与此同时,他的学生、主任医师周慧芳获银蛇奖一等奖。“不培养人才,一个学科就没有明天。”范先群说得直白,“要给年轻人机会。”
20年间,范先群团队建成了国际最大的眼肿瘤眼眶病诊疗中心,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次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去年,欧洲著名的“expertscape”机构公布了最新“全球眼眶领域专家”国际排名,范先群以中国第一的名次在全球近2万名眼眶领域专家中跻身前0.1%,周慧芳也榜上有名。
周慧芳说,“我的研究生生涯都是在九院度过的,每一成长阶段都有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从2009年加入医院‘优秀青年培养计划’,到此后的交大医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型医师’项目等,不仅给我们经费去做项目、参加培训、出国交流,更重要的作用是,能把有同样追求的人聚在一起。”
在眼眶病中,周慧芳瞄准了未被重视的领域,即大众俗称的“甲亢突眼”。在她的努力下,九院成立甲状腺相关眼病多学科诊疗团队,眼科、内分泌科、外科、放射科、核医学科、放疗科、超声及检验科……这个志愿性质的诊疗团队,让巾帼专家们聚在一起,“有合作,也有较劲,最终是为了推动医学进步。”
在九院,有“种子基金”支持鼓励科研人员积累前期科研基础,增加人才储备;有“临+”计划针对临床实践问题,提升临床科研水平;有“交叉基金”产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原创成果,培育复合型人才……口腔颅颌面科行政副主任江凌勇是受益人之一,“口腔学科有明显的交叉优势,所以我们也承担着研究探索疑难病和罕见病的任务。”去年12月,他作为通讯作者在《自然》子刊发文阐释罕见颅颌面畸形的新机制及治疗靶点,全部作者均来自九院。正如副院长、口腔颅颌面科科主任王旭东说,孕育、培养、助推青年骨干从“学习型医师”成为“研究型医师”,为研究型医院的建设播撒更多耀眼“火种”。
热土:引育并举打造可持续梯队
去年9月,九院浦东院区正式运行,与一墙之隔的九院浦东科教园和精准研究院“无缝联动”,形成从临床到研究成果转化的“旗舰模版”,为九院打造未来比肩国际一流水准的新型研究型医院构建雏形。如今走在院区内,不时能看见一位洋医生,他就是全球牙科学领域顶级专家托内特(Maurizoi S.Tonetti)。全职加入九院,出任新成立的口腔种植研究中心主任,托内特谈及选择定居上海的理由,“我看好这里的氛围与明天,希望和九院口腔医学一起冲击世界一流学科。”
引育并举才能促进科创人才梯队的可持续发展,九院希望打造“平台效应”,培养一批生力军。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孙树洋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志愿,2012年进入九院博士后流动站后,他参与构建全球最具规模的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异种移植模型(PDX)治疗队列及相应2D/3D细胞系(PDC/类器官),整合药效表型—临床数据—生命组学,建立了能反映肿瘤个性化遗传特征的肿瘤多维度异质性研究和药物研发平台,研究与肿瘤治疗抵抗相关的肿瘤异质性组成特征和形成机制,挖掘抗肿瘤新药物新靶点,开展“临床研究模式”下的治疗潜力验证,推动创新型临床试验。
“我是博士后,从2019年7月开始,自己也带博士后了。”孙树洋称之为传承,“这是一片属于学者的热土,即便并非来自医学背景,大家也可以心无旁骛地研究。”据悉,“十三五”期间,九院累计投入经费5933万元、共进站博士后201人,截至2021年末,博士后在站人数117人。
正如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科研管理事务部主任牛玉宏所说,科研竞争力与医院科研投入、王牌学科支撑等息息相关,其核心在“人”,而从助跑到起跳的九院,正用一张张耀眼成绩单诠释科研对于医学的价值。“九院将继续秉持人才强院、科技兴院的发展战略,不断学习院士精神,抓住国家口腔医学中心祝桥院区建设的发展契机,最终成功打造学科特色鲜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医院。”党委书记郭莲说。
栏目主编:顾泳 文字编辑:黄杨子
来源:作者:黄杨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