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体教融合这样做:提高体育中考分值、体育进高中会考……

广东体教融合这样做:提高体育中考分值、体育进高中会考……,第1张

广东体教融合这样做:提高体育中考分值、体育进高中会考……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唯

近日,广东省体育局、广东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等7个方面提出了广东体教融合的具体任务和要求。

鼓励中小学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

《意见》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竞赛活动。其中,中小学每天上午安排不小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鼓励中小学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当天没有体育课的,下午安排不少于40分钟的课外体育锻炼,并适量布置体育课外作业。

开展中小学校学生体育“素质评价”,包括《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参加体育课、体育活动及竞赛情况等内容。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方法,自2022年秋季入学新生开始,采用“素质评价+统一考试”模式,并逐步提高体育中考分值。高中实施体育学业水平考试,采用“素质评价+终结性考试”测评模式,原则上,成绩不合格者不能毕业。

《意见》还提出,要创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各级教育、体育部门统筹规划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项目布局,重点发展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以及国家和省优势项目、民族传统特色项目等,按照每个项目6:3:1的比例对小学、初中、高中体育传统特色学校项目的创建数量进行布局,组成对口升学单位,开展相同项目体育训练。

到2025年,全省各级各类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达到2000所,每个地市创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项目不少于8个,每个县(市、区)不少于3个。

在高水平运动队方面,支持各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立相应项目的高水平运动队,设置教练员岗位,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各级教育部门要制定有体育特长学生的评价、升学保障等政策,实施灵活学籍等制度,打通升学通道。

各级体育部门要把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纳入当地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在体育场馆设施、教练队伍、科研医务等方面给予相应扶持。

各地级以上市还要高标准办好1所以上集训练学习、生活、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育运动学校(简称“体校”)。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义务教育阶段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由体育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和体育训练,由教育部门负责文化教育。

全省各县(市、区)要加强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建设,开展业余训练项目不少于5个。教育部门应当按照就近原则统筹安排在训学生的入学升学,并在保障文化学习任务的前提下灵活安排课程,保障学生相对充足的训练时间。

加强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阶段体育教育

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体育教育方面,《意见》提出,鼓励和支持体育高等院校或普通高等学校建设足球、篮球、排球学院。同时,推动体育职业教育发展,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和专业设置,强化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双修双强,在国民教育领域开辟一条竞技人才、服务人才、保障人才的培养通道。

此外,高等教育阶段也要开展学生体育“素质评价”,高等教育阶段学校要将体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原则上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修满体育学分方可毕业。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体育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支持学校体育俱乐部建设,高校成立不少于20个体育社团俱乐部。

在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培养方面,《意见》提出,要由教育部门进一步完善广东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办法,完善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教育相关政策,通过学分制、延长学制、个性化授课补课等方式,在不降低学业标准要求、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为优秀运动员完成学业创造条件。

教育、体育部门也要共同推进省优秀运动队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合作共建,共同规划项目设置、制订培养计划、加强训练管理、提供科研医务等,逐步形成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条龙”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完善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

在青少年赛事方面,《意见》提出,要建立青少年体育赛事统筹管理机制,制定广东青少年体育赛事管理办法,加强青少年体育赛事统一管理、统筹调配。

完善省运会竞赛制度,建立各项目积分选拔办法,逐步将青少年年度竞赛纳入省运会竞赛体系。建立以青少年锦标赛为年度最高水平比赛,冠军赛、学生锦标赛、U系列赛、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比赛、俱乐部竞赛等组成的竞赛体系,完善省市县校四级联赛和逐级选拔竞赛制度,贯通省、市、县、校四级竞赛通道。

同时,协同港澳建立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比赛联合办赛机制,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教育与发展联盟建设,扩大港澳学生参赛范围。进一步办好粤港澳大湾区学生体育节,支持开展体育师资交流与培训,协同港澳定期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学校体育学术论坛。

在社会体育组织方面,建立广东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星级评定体系和黑白名单制度。按照社会体育俱乐部进入校园的准入标准,由学校自主选择合作俱乐部。建立各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赛制度,鼓励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参与青少年体育竞赛。

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社会体育组织参与学校体育工作,体育、教育部门共同实施体育冬夏令营活动进校园工程。

在体育场地方面,公共体育场馆应当向青少年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为周边学校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各类体育赛事提供体育场地设施和公共体育服务。学校应当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体育场地设施。

支持学校和社会体育场馆合作开展体育课程(活动),鼓励利用公共体育场地和学校体育场地创建或引入社会体育组织,为青少年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鼓励利用存量土地和房屋、绿化用地、地下空间、建筑屋顶等建设场地设施。

打通运动员、教练员到体育教师人才流动渠道

此次《意见》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打通了从运动员、教练员到体育教师的人才流动、发展通道。《意见》提出,要建立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担任体育教师制度,探索先入职后培训。

同时,在大中小学校增设教练员岗位,制定广东大中小学校体育教练员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意见,将学校教练员职称评定纳入体育教练员职称体系,建立学校教练员与教师职称贯通机制。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担任专兼职学校教练员的渠道。

另外,广东还允许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各类高等学校、体育机构、社会体育组织进入校园从事学生体育技能培训或组织开展面向青少年的体育赛事活动。体育教师、教练员组织课余体育活动和指导课余训练等纳入课时和工作量计算,给予相应补贴。

在体校里,广东还赋予公办体校相应学段的教育配套政策,文化课教师的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纳入教育部门统筹,确保与当地普通中小学校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同等待遇,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同等工资薪酬。

支持各级各类体校教练员兼职参与学校体育工作,将其承担的学校体育教学、课余训练、课外活动、指导参赛等计入工作量,纳入绩效工资。(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羊城晚报·羊城派资料图

责编 | 谢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8033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9
下一篇 2022-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