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提到高适,你会想到什么?《别董大》?是了,诗中那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如此地令人震撼,辞藻虽不加雕琢修饰,却写尽了无边的寂寥和悲凉。
高适这个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领军人物,46岁之前一直很不得志,久试不第,浪迹萍踪,直到46岁时才得以贵人荐举中第。
但他这个人粗犷豪放,乐观豁达,生就游侠之气,故其诗风亦较浑厚古朴,并多直抒胸臆之作,特别是写离别的诗作,读来更是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就如下面这首《《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唐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简译: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纵是叹息不已,满腹愁怨,离别的时刻还是到了。
作者虽然对二位挚友遭贬的境遇十分惋惜和同情,可也无能为力。
惜别的时刻,他唯一能做的,也只有驻马停足,再为其喝一杯壮行的酒,祝福二位好友旅途顺利别后多珍重。
李少府你去往的重庆峡中之地路途遥远,四野荒凉,背井离乡又是谪居,难免悲凄感伤。
到了此地后,可以去历史悠久的白帝城凭吊古迹,那里古木参天,枝叶扶疏,可以令你的心灵得到稍许慰藉。
王少府你被贬往长沙衡阳,山高路远,即便是归雁也不能传递几封信,你要记得多写几封信捎回来。
你到了以后,不要整日愁闷,长沙的秋天绚丽多姿,放舟青枫江上,望着那纤尘不染的碧空,自然会洗尽你心中的烦恼。
适逢盛世,君主圣明,朝廷很快就会普降恩泽召你们回京,一切的艰难苦厄都是暂时的,千万不要心灰意冷悲伤失望。
赏析:高适这首送别诗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是同时写给两位遭贬挚友的离别之作。
和他落魄失意时所做的《别董大》一诗不同,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虽不甚详尽,但据仅有的资料,极有可能是其在封丘尉任内,送别遭贬的李、王二少府往南方之作。
境遇不同,诗风也略有不同,相较于《别董大》的悲凉,此诗多了些许温暖,关于李、王二位少府的生平,诗中并未有确切记载,史料也无迹可查,少府是唐朝县尉的别称,从诗意可以看出,他们应该是高适极好的朋友。
“意如何”,“谪居处”,“嗟君此别”,“驻马衔杯”,首联先声夺人,不仅交代了事件的起因,还写出了作者对遭贬友人的殷殷惜别之心。
颔联上句写巫峡风光,暗示李少府贬谪之地的遥远荒凉;下句写衡阳,暗示王少府谪往长沙。
颈联的上句和下句都是对李、王二友的开导和劝慰,虽是谪居,亦不可整日郁郁寡欢,要时常走出去散散心,唯有自己开解自己,才会渡过暂时的困境。
尾联展望未来,积极乐观,给二位好友以希望,共克时艰,重逢有期,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除了首联和尾联共写外,中间两联交替写出二位友贬谪之地,以及对他们的挂念和殷殷嘱托之意,不偏不倚,一视同仁,即见作者的写作功底,又突出三人友谊的深厚。
这虽然是一首送别之作,但整首诗却没有悲观消极的情绪,作者对友人极尽劝勉和鼓励,并对前景极尽积极乐观地展望,给予其以勇气和力量。
因为,带着希望前行,心中才会稍作踏实和安稳,哪怕这希望极其渺茫,也总比无望要好上千百倍。
人生处于至暗时刻,需要的不是同情,也不是感同身受般的安慰,而是一双拉其走出黑暗的手。
所以,这个时候的鼓舞尤其重要,哪怕见不到希望,也要让其有看到希望的勇气,如果精气神没了,这个人也就离颓废不远了。
人都说得一知己足矣。李、王二少府是何其有幸,此生得以有高适这位旷达豪迈的朋友,在人生的低谷时,有其在身边给予前行的力量和勇气。
君子之交淡如水,只此一杯饯行的酒,就足见其雪中送炭的真情,带着这份温暖前行,纵是艰难困苦亦无所畏惧。
写在后面:
《唐诗纪事》论高适诗,曰“以气质自高。”
唐代著名的诗选家殷璠亦在其《河兵英灵集》评高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
唯有自我心怀高远,乐观旷达,才能给人以勇气和力量,因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自己本身就带着极其强大的磁场,这种感染力无懈可击。
在朋友人生的低谷时期,诗人于慰藉中给予他们无限希望,并满怀激情地鼓励他们踏上征途,勇敢地面对一切,满怀信心地迎接未来。
诗风如人品,和他这个人一样,高适的这首送别诗就独具此种魅力,令人百读不厌。
注:本诗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的支持和关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