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师范学院“映山红支教”托起乡村孩子的希望
通化师范学院是吉林省东南部唯一一所省属本科师范院校。建校六十余年来,深深扎根北方边陲热土,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地方基础教育为己任,踏踏实实办教育,尽心竭力育人才,用满腔热忱和实际行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为长白山区基础教育、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优秀师资,被誉为“桃李满山沟”。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校把持续实施“映山红支教计划”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一、案例背景
(一)长白山区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困境
在长白山地区,很多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还很艰苦,教学资源匮乏,有的学校硬件条件上去了,但是师资短缺,教师老龄化严重,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某小学2015年有学生85人,2018年已缩减到43人,在岗教师包括校长共6人,平均年龄52岁,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二)地方高校师范生培养的难题
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实习难,学生缺少登台试讲的机会,师范生从教意愿不强。同时,地方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缺乏有效的衔接,教师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脱离基础教育实际,双方优势资源没有实现共享。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1234”顶岗支教体系,形成通师人才培养特色
学校密切关注地方基础教育的需求,瞄准农村基础教育。从2008年开始实施“映山红支教计划”。映山红是长白山区最早开放的花,春寒料峭中,漫山红遍、生机盎然、顽强坚韧,支教计划取名“映山红”意味着为大山里的孩子带去希望。十三年来,我校聚焦一个目标,以“映山红”精神做底色;促进两个提升,重点培养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和敬业精神,将教师教育专业的服务面向瞄准农村基础教育;创建高校、地方教育局与中小学校“三方协同”;顶岗支教、特色服务、对接培训、应用研究“四位一体”的校地合作平台,从师范生教育实践、教师培训、教学研究、基地学校发展等多方面与中小学校开展深度合作,努力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 *** 、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好教师。
(二)建立“三全”顶岗支教模式,提升高校服务基础教育能力
顶岗支教的实施,既解决了传统教育实习流于形式问题,又缓解农村基础师资短缺的困难。但是随着顶岗支教规模扩大,暴露出学生校外实习与校内教学时间上冲突、实习基地校对某些学科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针对这些问题,学校构建“全学科、全时段、全覆盖”的“三全”顶岗支教实习模式,即“所有师范专业都参与、春秋两季滚动实习、吉林省东南部地区全覆盖”。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延长学生教育实习时间,把原来的仅秋季学期的教育实习调整为春秋两个学期,实行轮班制顶岗支教实习,春秋滚动授课。按照“择优顶岗、志愿支教、集中实习”的原则,全校师范生实行全部集中实习,实现了顶岗、支教、实习一体化。
三、工作成效
(一)服务农村基础教育成果
十三年来,学校累计参加顶岗支教学生8000余人,与吉林省18个县市区教育局签订支教协议,受援学校331所,每年长白山区基础教育学校受援学生10000多人,累计受援学生达百万人;每年为农村学校学生授课一万多课时,召开顶岗支教经验交流会12次,与地方教育局组织岗前培训6期,举办顶岗支教成果展4期;为农村学校累计捐赠电脑300多台、电视10台、座椅300多套;为解决农村学校美术教学工具短缺问题,捐赠资金近10万元建立画室。“映山红支教计划”的实施,架起了高校、大学生与农村学校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助推教育均衡发展,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得到地方政府、教育局和中小学的广泛赞誉。
(二)树立师生良好师德师风
通过顶岗支教,锤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了服务社会的意识,坚定了从教信念,有的学生连续去农村支教一年,有的因为支教对农村学校和孩子产生深厚感情,考上了特岗教师后又重返农村任教。据统计,长白山区基础教育的骨干力量有近60%都是通化师范学院毕业生。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辛勤付出,在实施“映山红支教计划”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驻县教师”,他们不仅仅将这份工作看作一项教学任务,更是将其当作一项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事业。2020年9月,辉南县大椅山中心校的一名支教学生在寝室临睡觉前有眩晕、意识不清状况,辉南县“驻县教师”戚庭跃得到消息没有任何犹豫,晚上10点钟开车前往辉南县医院看望学生。当天晚上下着大雨,到辉南县医院已经凌晨1点。看到学生安然无恙,他坐在椅子上长长地舒了口气。当别人问道:“下着大雨半夜开车你不害怕吗?”他说:“心里光想学生的安危,我忘了害怕的事了。”朴实的话语道出教师爱生如子的情怀。
2021“映山红”支教教师团队获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教育厅共同举办“吉林好人 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教师”荣誉称号,组委会在颁奖词中写道:“一盏灯照亮一段路,千灯夜放温暖山里娃的前途,一朵花芳香一隅,万树花开是对世界的美好期许。十三年冬夏流转,八千师生共襄义举的热血豪情,映红了孩子的笑脸,映红了田野乡间。”
(三)振兴乡村文化教育发展
支教期间我校大学生以全新的精神面貌、科学的文化知识、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新一代大学生的风采,都给村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体验农村生活,了解农民,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倡导“乡风文明”,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的促进者。支教学生有计划、有组织地和受援学校所在地的村委会进行文化交流、开展多种文艺活动,例如:庆丰收、送老兵等。集安市台上镇学校地处偏僻,因建立乡村少年宫,国家投入一批音乐教学乐器,却苦于没有音乐教师上课。2015年开始,音乐学院院长孙作东带领学生每周乘车近三小时到台上学校为农村孩子授课,教授乐器,排练歌舞,组织两次文艺汇演,让偏远的乡村小镇充满了笑声,带动了乡村文化建设。
展望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推进“映山红支教计划”,主动融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持续为服务长白山区基础教育发力,融入到吉林省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