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特,R.

赖特,R.,第1张

赖特,R.

[拼音]:Laite

[外文]:Richard Wright (1908~1960)

美国黑人作家。1908年9月4日生于密西西比州纳切兹附近的一个种植园里。祖父是奴隶,父亲是种植园工人,后弃家出走。母亲是乡村教师。赖特进过孤儿院,曾在几个亲戚家寄养,15岁起独立谋生。他从小深受歧视,对社会、尤其对周围的白人世界怀着又恨又怕的心理。这种心理状态不仅在他的著名的自传《黑孩子》(1945)中作了生动的描述,而且在他的小说中也有所反映。

赖特离家后曾在孟菲斯、芝加哥等地从事各种体力劳动,同时勤奋自学,立志成为作家。他爱读德莱塞、刘易斯、安德森等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深受他们的影响。他在自传中说:“我这一辈子所过的生活促使我向往现代小说中的现实主义。”

30年代美国经济萧条时期,赖特长期失业,对美国贫富悬殊、种族歧视的社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932年加入美国共产党,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观察社会,这使他后来的创作能够比较深刻地发掘生活,揭露社会的矛盾和黑暗面,向社会提出控诉和抗议,因而成为30至40年代美国左翼文学中所谓“抗议小说”的创始人之一。

1937年赖特去纽约任美共机关报《工人日报》的哈莱姆区编辑。1940年他的代表作《土生子》问世,使他一跃成为享誉美国文坛的黑人作家。小说获得畅销,后又改编成戏剧在百老汇上演,并拍摄成电影。西方有的评论家认为只有在《土生子》出版之后,黑人文学才在美国文学中取得地位,开始受到评论界的重视,并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一定的影响。赖特成名后,逐渐与美国共产党的观点和政策发生分歧,终于在1944年退出共产党。1946年迁居巴黎,1960年11月28日去世。

赖特著有长篇小说 5部,中短篇小说集两部,与人合写的剧本两部以及其他著作近10部,也发表过一些诗。他的突出的成就是小说创作。最早出版的《汤姆大叔的孩子们》(1938)包括五部中篇小说,描写美国南部黑人遭受歧视和压迫的悲惨生活。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虽有反抗精神,但仍不能改变被压迫的地位。

长篇小说《土生子》塑造了另一类黑人形象。它主要描写贫穷的黑人青年别格无意中杀死一个白人姑娘,企图焚尸灭迹,最后被捕,判处死刑。别格是个刻画得很成功的艺术典型,是与汤姆大叔截然相反的新的黑人形象,被白人看作“坏黑鬼”。他有复仇的怒火,敢于向现存的社会秩序挑战,甚至盲目行动。作者对别格怀着满腔同情,书中作了深入的剖析,指出别格的犯罪活动与社会制度有内在的联系,证明黑人的野蛮凶暴既非天性,也非民族性,而是美国社会制度所造成。《土生子》被某些评论家看成是“有永久价值的社会小说和社会批评”,是“黑人文学中的里程碑”。这部作品对后来的黑人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些黑人作家追随赖特,被称为“赖特派”。

长篇小说《今日的主》(1961)和短篇小说集《八个男人》(1961)在作者死后才出版。这些小说是作者脱离美共后侨居巴黎时所写,企图“探索新的主题和哲学”。如长篇小说《局外人》(1953)写一个厌世的黑人假装死去,改姓换名,想重新做人,却处处碰壁,引起无穷烦恼和孤独感,结果仍然是“局外人”。赖特后期的创作无论在思想上或艺术上,都不及《土生子》。

赖特也写过一些报道和论文,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黑人的力量》(1954),写他 1953年去非洲黄金海岸时的观感;《白人们,听着》(1957),是关于国际种族问题的演讲。

赖特创作的特点是故事生动、紧凑,文笔简练,字里行间洋溢着激情,富于感染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8180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0
下一篇 2022-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