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科学家张首晟与孟晚舟,美国华人科学家张首晟

华裔科学家张首晟与孟晚舟,美国华人科学家张首晟,第1张

华裔科学家张首晟与孟晚舟,美国华人科学家张首晟

今天,据多家权威媒体报道,著名物理学家张首晟去世,享年55岁。根据张首晟家人和物理系的电子邮件通信得知,他此前一直在和抑郁症做斗争。

对于大多数公众来说,也许在这则消息出来之前,都少有听过这个名字。但在学术界,张首晟可谓是成名已久。


开挂的人生

1978年,文革后恢复的第一届高考。年仅15岁的张首晟靠着父亲给他买的一套高中自学教科书通过了当年高考,进入复旦大学物理系学习。

他曾说过,“之所以大学选择物理系,是因为在那个信息很封闭的年代,我们都知道杨振宁、李政道获得了诺贝尔奖,为中华名族争了一口气,就是冲着榜样的力量做的选择”。当然,此时的张首晟还不知道,日后他会与杨振宁有一场非凡的缘分。


在复旦,他只上了一年学。因为他的高考成绩非常优秀,一进学校就已经被内定成了赴德国留学的人选。

在德国柏林大学他学的是理论物理,就是杨振宁李政道的专业。勤奋的他仅花了三年时间就完成了规定五年的学制。但是临近毕业,他却有些不知所措,因为理论物理的就业面太窄了。彼时刚满19岁的他,第一次开始考虑到前途问题。

让张首晟下定决心走科研之路的,是哥廷根大学旁的一块埋葬了许多物理学家的墓地。这块墓地上每个人的墓碑都没有墓志铭,只有一个他生前发现的公式


比如海森堡的墓碑上是“测不准原理”,玻恩的墓碑上是“波函数”,奥托哈恩的墓碑上是一道核反应公式。

一个朴素的墓碑,一个简单而普适的公式,这才是人生最高境界。从此之后,张首晟决定要把自己毕生的精力贡献给物理学研究,特别是理论物理学的研究。


但是成为杨振宁弟子后,杨振宁并不支持他搞理论物理研究,而是推荐他去搞凝聚态物理。

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杨振宁先生推荐张首晟去搞凝聚态物理。理由是这玩意方兴未艾,发展特别快,很适合年轻人去搞一搞。

虽然最初大惑不解,但张首晟还是去做了。1987年,孤身出国7年的张首晟获得了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并没有立刻去申请教职,而是到了IBM做高级研究员。此时他在半导体领域已经深耕多年,颇有建树,也受到了当时斯坦福大学物理系主任朱棣文的赏识。于是随后1993年他就到了斯坦福,1996年年仅33岁的张首晟就被评为了斯坦福终身教授。


2006年,张首晟提出了拓扑绝缘体理论的材料实现方案。在此之前他首先提出了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当然这也是张首晟首先预测存在的,并被《科学》评为 2007年 “全球十大重要科学突破” 之一。

因为这两项理论发现,张首晟在2010年拿到了欧洲物理学会颁发的欧洲物理奖;2012年拿到了美国物理学会颁发的凝聚态物理最高奖奥利弗巴克利奖和狄拉克奖;2014年拿到了美国的富兰克林奖;2017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按照规律,量子霍尔效应和分数量子霍尔效应都已经获得了诺贝尔奖,量子自旋霍尔效应会不会延续这个神话呢?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除了科学家身份以外,张首晟也是一名投资人,他于2013年创立了丹华投资,专注于投资最具颠覆性的创新科技和商业模式,并搭建起斯坦福、硅谷和中国的桥梁。

无论是作为科学家还是作为投资人,张首晟的一生无疑都是非常成功的,他的逝世也是国际科学界的巨大损失。

谨以此悼念这位杰出科学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8199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0
下一篇 2022-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