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可不简单,来看看吧

清明节的来历可不简单,来看看吧,第1张

清明节的来历可不简单,来看看吧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我们知道清明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由于是根据节气而定,所以清明节也是少数与西方历法大致吻合的中国传统节日。众所周知,现在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扫墓祭祖,二是踏青郊游,三是游乐健身。那么,今天借着清明节,我们就简单说说这个节日的故事。

清明的来历

西方历法4月的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15°时开始,斗之乙,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三月节... ... 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因此,清明节总是落在国历4月4日或4月5日其中一天。《岁时百问》中也有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历书》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实际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并没有太多的文化习俗,而我们经常说的扫墓祭祖和踏青郊游等活动,实际上是其他几个节日的习俗,在经过历史的演变,逐渐转变为清明节习俗。

寒食节

在中国农历中,寒食节通常是指冬至后第105日,与清明节日期相近,一般是在清明节的前一日或二日。

关于寒食节的起源,还有一段悲惨的故事,传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离开晋国,流亡十九年。一次重耳饿昏,介子推割股烤熟给他吃,得以保住性命。重耳很感动。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回忆起旧事,想封赏介之推,而介之推已经和母亲到山西的绵山隐居。晋文公派人上山搜索,遍寻不到,其臣擅自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后发现介之推母子抱着槐树被烧死。重耳难过至极,便规定每年此时不得生火,一律吃冷食,称为寒食节。卢象有《寒食》诗,“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古为一人。”

中国最早的春祭就是在寒食节,到了晚唐时期,寒食节与清明节并称,到了宋代之后,寒食扫墓之俗渐渐移到了清明。

上巳节

俗称三月三,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而“上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这个节日在汉代以前有个很独特的风俗,它同时是政府为男女青年举办的狂欢节,《周礼·地官·媒氏》:“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魏晋以后,由于当时社会中崇尚自然、纵情山水的风尚,上巳节祓除的意义大大减弱,而迎春赏游之意越发浓郁。西晋《夏仲御别传》形容上巳时的洛阳“男则朱服耀路,女则锦绮粲烂”。上巳节的节期定在了阴历三月三日。到了魏晋时代,上巳节逐渐演化为皇室贵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临水宴饮的节日,并由此而派生出上巳节的另外一项重要习俗—曲水流觞。

杜甫的《丽人行》中所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便是上巳节中春游踏青的习俗写照。

结束语

清明在之前仅是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其本身并无太多文化内涵,而寒食、上巳则传统丰厚,三相结合,便成了目前这个重要的节日。

在2006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所以说中华文明是世界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传承至今的伟大文明,我们应为此感到自豪与骄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8204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0
下一篇 2022-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