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朝堂,一生不败!明朝最强锦衣卫的传奇人生

纵横朝堂,一生不败!明朝最强锦衣卫的传奇人生,第1张

纵横朝堂,一生不败!明朝最强锦衣卫的传奇人生

《明史·卷三百十七·列传第一百九十五》:世宗始生,松妻为乳媪,炳幼从母入宫中。稍长,日侍左右。炳武健沉鸷,长身火色,行步类鹤。

正德五年十月十五日(1510年11月16日),陆炳出生于湖北安陆,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钟祥市,婴儿生下来是火红色的皮肤,身体健壮,吃嘛嘛香。不仅长的奇特,走起路来也很特殊,远远看上去,像一只桀骜不驯的仙鹤。他父亲是个混的一般的锦衣卫,但是母亲的身份很了不得,他的母亲是个奶水充盈的奶妈,那奶妈又有什么了不得的地方呢?那要看是谁的奶妈,陆炳母亲当的不是别人的奶妈,而是未来的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奶妈。子凭母贵,小陆同学在朱厚熜还是个王爷的时候就跟着母亲进了王府,两个刚会下地行走的小朋友成了要好的玩伴,天真的他们并不知道,未来,他们会成为一对情比金坚的君臣。

(明世宗朱厚熜,是明宪宗之孙,明孝宗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的堂弟)

《皇明大事记·卷三十六》:王佐在事,炳为之属,年未二十。佐器其才貌,教以爰书公移之类。曰:“锦衣帅不可不精于刀笔。”炳甚德之。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正德二十一年,老皇帝明武宗去世,武宗没有儿子,所以作为堂弟的朱厚熜就捡了便宜,他来到京城,继承皇位,成了大明帝国的新一代的领导人,他没有忘记这个忠厚老实五大三粗的儿时玩伴,十五岁的陆炳跟着他一起进到皇宫,做了锦衣卫的一名舍人,虽然只是锦衣卫队伍里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但是因为是皇帝钦点的,大家心里都很有数,当时的锦衣卫都指挥使(相当于锦衣卫的大头目)王佐就非常器重他,一方面,长大后的陆炳越来越帅,一表人才,另一方面,陆炳干工作也非常非常努力,每天996,周日还加班,任劳任怨,王佐一看小伙是可造之材,于是教了他一件非常重要的本领,那就是撰写公文笔录,把锦衣卫文职类的工作都教了个遍,然后语重心长的说,想在这行混的好,公文一定要写的漂亮。

(锦衣卫是明朝专有的军事政治情报机构,设立于公元1382年,明世宗一朝,发展颇为壮大)

《世经堂集》:中嘉靖壬辰武举,授署所镇抚,赞画蓟州。甲午春,.....其冬,实授指挥使,赐诰命册。天礼成,加俸若服色一级。

一边学习的陆炳也不忘了在官位上更进一步,他参加武举人的考试,中了个武进士,前脚刚要当官,后脚蒙古鞑靼部落就在边境作乱,陆炳是个愤青,比较爱国,二话不说就去边境参战,一番激烈的战斗过去,统计战绩,陆炳杀敌一人。只杀了一个敌人好像是少了点,但是和彪悍的蒙古人作战,能杀敌,就不容易,既然不容易,那就是军功一件,因为这件军功,陆炳回来就升了职,做了锦衣卫的副千户(锦衣卫小头目),新官屁股还没坐热,陆炳的父亲陆松因病去世,小陆世袭父职,再升一级,做了指挥佥事(皇宫警卫部队队长),没干两天,王佐年纪大了,告老还乡,锦衣卫指挥使的职位空缺,也让陆炳暂时接替了,他当上了锦衣卫的大头目,负责管理锦衣卫中南镇抚司这个部门,南镇抚司属于锦衣卫里吃苦受累的一线服务部门,正合了陆炳喜欢埋头苦干的心意,他工作勤劳,广受好评,没多久就转了正,坐上了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成了锦衣卫队伍里的佼佼者。

(明代中后期,游牧民族如女真族,蒙古族时常滋扰边境)

《明史·卷三百十七·列传第一百九十五》: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

佼佼者陆炳跟着朱厚熜去南方旅游,到了卫辉(今河南新乡)一带,半夜在皇帝行宫睡觉,一把大火烧了起来,那火真是大啊,简直是照夜如白昼,随从官员一看火这么大,都懵逼了,只有陆炳,推窗撞门,把朱厚熜背了出来,他这一背,和皇帝可就不仅仅是儿时玩伴的关系,而是变成了过命的交情,这还不算,因为朱厚熜这个皇帝,性格有点神经,喜怒无常,经常打骂宫女,皇帝回宫之后,几个宫女意图谋反,半夜趁皇帝睡觉,联合起来要把皇帝弄死,又是陆炳及时救驾,这就算救了皇帝两回,朱厚熜也不是傻子,一看这小陆太忠心了,咔咔的救我,于是对他更加宠信。

(行宫失火,宫闱内乱,朝堂党争,是嘉靖一朝的三大看点)

明世宗实录·卷三百二十九》:(嘉靖二十六年十月)己未,湖广道试御史陈其学,劾锦衣卫掌卫事都督同知陆炳,假窃威福,矫下遂(阁本为逐)客之令。凡寓京邑者,概责屏出,致旗校东(阁本东作乘,是也)风驿。

因为救驾有功,嘉靖二十四年(1544年),陆炳正式接过前任领导陈寅的锦衣卫印,成为明代最强特务组织锦衣卫的扛把子,那时候他才三十多,年少有为,同朝的官员们大多数比他父亲的岁数还大,陆炳表面上尊重这帮老头,暗地里却把那些对他不利的人都一一除去,他是锦衣卫的头儿,想要在朝廷里整别人很容易,当然,位高权重,也让人眼红,御史陈其学向皇帝举报,说陆炳大肆驱逐在京城里的流动人口,不由分说就把很多老百姓撵出北京去了,还说陆斌不许百姓使用中钱(中钱,就是市场是质量不好的劣币和假币),两条控告,要是坐实了,那可是大罪,但这位陈御史其实说的言过其实,陆炳是锦衣卫,驱逐在北京城内居无定所无所事事的游民是本职工作,至于禁止使用中钱,这事儿不是陆炳决定禁止的,而是皇帝决定的,他告来告去,一件儿也没告对地方,皇帝不闻不问,于是白折腾一场。

(监察御史的小报告不仅没有绊倒陆炳,反而推波助澜,让他再次升迁)

《世经堂集》:戊申,以圣节恩加光禄大夫柱国。冬,以缉获功升右都督。

我们知道,朱厚熜这个皇帝,即位之后,大部分时间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修道炼丹,国家大事全都被大臣严嵩 *** 控,严嵩这个人结党营私,排除异己,谁混的好,他就整谁,但因为陆炳曾经帮他扳倒他的竞争对手夏言,这个明朝臭名昭著见谁害谁的严首辅居然和陆炳交情还不错,陆炳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王府的傻小子,他在锦衣卫混了这么多年,黑道他吃的开,白道他也吃的开,好人他能从善如流的对待,坏人他也能称兄道弟,不久之后,在严嵩的帮助他,他加封右都督,开始掌握军权。

(严嵩是世宗宠臣,权势滔天,时常打击异己,但对陆炳却持怀柔政策)

《世经堂集》:辛亥,以缉获功升左都督。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少数民族又开始不消停了,蒙古军队从关外一路打过来,直接干到北京通州城附近,陆炳组织战斗,安排兵部发兵,户部拨粮,城中有民众趁机作乱,他一一平定,咋说呢,遇事不慌,稳的一批(网络用语,意思就是很稳定),不仅对待敌人非常镇定,他还让皇帝打开城门接纳难民,数以万计的难民得到了庇佑,因为他指挥有功,朱厚熜把他从右都督升到了左都督,这让他的权利更高一层。

(兵临城下的紧急战事让陆炳有了表现的机会,靠着军功,陆炳再获封赏)

《明史·卷三百十七·列传第一百九十五》:炳先进左都督,录擒哈舟儿功,加太子太保。以发鸾密谋,加少保兼太子太傅,岁给伯禄。

这场战乱升官的不仅只有陆炳,还有仇鸾,这个小伙子表现也不错,朱厚熜一顿封赏,导致小仇同学的权力一时间闹的比严嵩还要大,他嚣张跋扈,谁都不惯着,但是唯独害怕陆炳,怕到啥程度,走在路上看见陆炳吓的直哆嗦,但陆炳是个聪明人,他知道仇鸾怕的是他身后的锦衣卫实力,而不是他,所以他曲意逢迎,搞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面上,他对仇鸾毕恭毕敬,背后则安排锦衣卫四处搜集仇鸾的干过的坏事,芝麻大一点的事儿,也被锦衣卫记录在册,他收集够了证据,趁着仇鸾病重,立刻跑到朱厚熜面前告了一状,皇帝非常信任陆炳,一看是自己这位小兄弟告状,也没咋细研究,直接把仇鸾以谋反定罪了,可怜的小仇同学,并没撑过他的定罪过程,罪名下来他已经病死好几个星期了,但陆炳不依不饶,打开棺材,一顿鞭尸才算罢了。这样一来,他检举揭发又有功劳,皇帝又念着他以前的功劳,一口气封了他三个官,分别是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太子少保,这仨官没啥大用,对当时的陆炳来说,都是虚职。但有了这些名号,他的俸禄一涨再涨,一年有二百四十石。

(仇鸾原本是甘肃总兵,靠着战乱中的不俗表现,一度攀升为可以和首辅严嵩较量的人物)

《明世宗实录·卷四百三十》:诘问掌卫事左都督陆炳,责其故脱,以直赞宥之。

一帆风顺的陆炳站上了权力顶峰,但他的工作也越来越多,修建北京城墙,陪着皇帝炼丹,没事陪皇帝吃个家宴,朱厚熜在某种程度上真的拿陆炳当成了自己的家人,他派陆炳去捉拿失职的官员张撰言,陆炳却觉得小张这人是个忠臣,没必要因为一点破事就让锦衣卫抓到诏狱(锦衣卫关押,审讯,处决犯人的监狱,可怕加残忍,堪称明代集中营)去,活人进了诏狱,就没有活着出来的,于是他就把张撰言给放了,他不仅放了张撰言,其实他经常干这种事,那些忠心为国的同僚,落难到他手里,他基本上都是偷着就给放了。按理说皇帝交给你的事情你不仅不办,你还和皇帝对着干,你这不是找死吗?没想到朱厚熜对他是真爱,只罚了他三个月的俸禄,别的一概不追究了。

(陆炳不仅仅是朱厚熜工作上的帮手,也是他生活中的“家人”)

《明史·卷三百十七·列传第一百九十五》:寻加炳太保兼少傅,掌锦衣如故。

除了给皇帝办事,陪皇帝休闲娱乐之外,陆炳也是个开放激进的改革派,他大力改革锦衣卫的制度,在锦衣卫队伍里混日子的,一概剔除,冗长低效的办事制度,也被他一一精简,反正说白了一句话,替锦衣卫省事,替皇帝省钱。皇帝一看挺开心,又加封陆炳太子太保和少傅,皇帝封赏太多,导致陆炳都不清楚自己究竟担任了多少官职,但一路走来,他已经把三公三孤(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都当了个遍,而且冥冥之中,他还达成了一项历史新成就,他是明代历史上,唯一兼任三公三孤却还能得善终的官员。

(明朝党争纷乱,京官更是人人自危,唯有陆炳一路升迁,不受他人所劾所累)

《明世宗实录·卷四百九十一》:(嘉靖三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壬寅,掌锦衣卫事太保兼少傅左都督陆炳卒。……累升至前职,及是暴卒。上深悼之,手诏称其为国发逆、尽忠直撰之功。

蒙古军队在通州吃了败仗,并不气馁,没过多久又去攻打山西大同,大同不比北京,是个小城,被围了个水泄不通,粮草耗尽,束手待毙,这时候又是陆炳站了出来,选派军官,支援大同,最后解了大同之围,他在明朝历史上干了很多好事,这是他最后一次干好事,不久之后的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陆炳因病去世,时年五十一岁,他这一死,可把皇帝心疼坏了,朱厚熜对着陆炳的画像那是嗷嗷哭泣,亲笔写下诏书,称赞小陆同学为国效力,尽忠职守,良民大大的。这位性格古怪的明世宗向来不爱哭泣,也许他这次是真的伤心了,陆炳去世,他少了两样东西,一样是少年时代的天真回忆,一样是推心置腹的君臣情谊。

(朱厚熜一生神经兮兮,很难信任别人,唯有陆炳,他深信不疑,视为忠臣挚友)

《明世宗实录·卷四百九十一》:(嘉靖三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壬寅,掌锦衣卫事太保兼少傅左都督陆炳卒。……累升至前职,及是暴卒。上深悼之,手诏称其为国发逆、尽忠直撰之功。

回首这位明代锦衣卫首领的一生,少年时,他是天子玩伴,两人建立了纯真无邪的友谊,后来入局朝野,靠着两救皇帝获得了朱厚熜深深的信任,从此平步青云,权倾朝野,他手段有硬有软,既能管理阴谋诡谲的特务组织,排除首辅夏言,扳倒将军仇鸾,还能在仁人志士忠臣士子落难之时帮上一把,说他不坏吧,杀人时眼睛不眨,说他坏吧,官场沉浮,救人无数。可谓是黑白两道通吃,阴森政坛如履平地,他平稳,沉着,一步一个脚印,让朝野上下对他无不佩服和敬畏,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里独善其身,成就一代名臣的佳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8205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0
下一篇 2022-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