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的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继春节之后又一个法定节日,是我国人民祭祀先祖和英烈的日子。清明一到,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春暖花开,雨量逐渐增多,正是春耕春种和人们走出室外踏青游玩的大好时节。民间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除了民间祭祀以外,国家层面每年有黄帝陵等祭祀,各地有炎帝等祭祀活动。扫墓俗称上坟,祭祀亡者的一种纪念活动。按照习俗,扫墓时要携带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清明节,又叫踏青节,这个时候正是春光明媚春凤荡漾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节。所以就有清明踏青,并开展荡秋千等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直到今天,清明节祭祖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阳春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万物萌动,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我国把每年三月十二日作为全民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人民积极开展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过去,人们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春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移植树木等一系列风俗活动。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祀亡者的伤悲,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其一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扫墓节。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