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人都不知道“清明节”的来历,真正的清明节很少人知道

90%的人都不知道“清明节”的来历,真正的清明节很少人知道,第1张

90%的人都不知道“清明节”的来历,真正的清明节很少人知道 很多人将清明节过成了寒食节

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的晋文公重耳。相传,晋国国君之位之争,晋文公重耳被迫避难,跟随重耳出行避难的还有一位叫介子推的忠臣。

一天,在一个荒郊野岭,重耳因饥饿忽然昏倒,介子推四处找食物来救重耳,始终找不到一丁点食物,他非常焦急,眼见重耳即将离开人世,情急之下,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了一碗汤,才救活了重耳。

重耳非常感激介子推,并暗下决心,一旦坐上晋国国君,定要重谢介子推。

后来,重耳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在重耳给大臣们论功行赏的那天,大臣们都得到各种封赏,却把救命恩人介子推忘得一干二净,介子推什么也没有得到。

介子推一气之下,打点行装,带着母亲,隐居绵山。

当重耳知道后,非常后悔,内心受到了深深的谴责,觉得自己愧对介子推,于是上山寻找,找遍了整个茫茫绵山仍未发现,为了逼出介子推,他在绵山的北面、西面、东面点火烧山,只留南面为缺口,供介子推出来。

可是,烧尽了整个绵山,仍未发现介子推,当找到介子推时,他已靠在一棵枯死的柳树下死去,其中还包括他的母亲。

介子推和他的母亲显然是饿死的!而当初的晋文公重耳也差点饿死,救活晋文公重耳的正是已饿死的介子推。

同样是“饥饿”,重耳活了,介子推死了!

晋文公内心非常难受,为了缅怀介子推,于是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意在提醒自己,在最饥饿的时候,是介子推救活了自己,而介子推却因自己在饥饿中死去。

其中有缅怀、感恩、自责、警醒的意思。

而这一天,正好是四月四日,每年的这一天,晋文公重耳都会到介子推墓前祭奠,长此以往,形成了风俗,民间也积极效仿,“寒食节”于是流传了下来。

清明节的真正来历

一次寒食节,晋文公重耳在祭奠介子推的时候,发现介子推临死之前靠着的枯死柳树居然活了,他很好奇,仔细端详这棵死而复活的柳树,发现树上有一个洞,洞中藏着介子推用血写的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诗中的“清明”,意在提醒晋文公重耳要清明廉洁,做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君。

晋文公重耳为了铭记介子推的忠言,在寒食节的第二天又来祭奠介子推,意在警醒自己政治清明廉洁。

同样,长此以往,又形成了一个风俗,民间也积极效仿,每年用这种方式来提醒当官的人一定要清明廉洁。

这才是“清明节”的真正来历,更多的是警醒,政治因素更明显。

这也是“清明节”为何在寒食节后一天的原因。

今天的“清明节”,更像古人的“寒食节”

清明节的原始意义,是介子推提醒晋文公重耳,在治国理政方面要清明廉洁,做一个受人民拥戴的国君。

随着时代的发展,愿始意义被淡化,演化成祭祀先人的一个节日。

寒食节的原始意义,是缅怀、感恩、自责、警醒的意思,是晋文公重耳对自己救命恩人介子推的追思。

同样,随着时代的发展,寒食节的意义被淡化,更多的变成了今天“清明节”的意思。

所以,今天的清明节,更像古人过“寒食节”,即四月四日这一天,而古人“清明节”的蕴意已经不存在,现在只简单地变成一种政治口号,即“清明廉洁”。

谁还我们一个真正的“清明节”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8211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0
下一篇 2022-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