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历史上最后的一个盛世——康乾盛世,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空前辽阔。
提到康乾盛世,无论历史还是影视小说作品,人们耳濡目染的都是康熙和乾隆的文治武功、丰功伟绩,似乎没有雍正什么事。而影视小说作品里,雍正要么就是一位喜怒无常杀人如麻的暴君,要么就是《甄嬛传》中那种婆婆妈妈整天只会 *** 后宫心的“妇女主任”。那么雍正对于康乾盛世的建立,到底有没有做出贡献?
康熙这个年号,是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清初,经过闯王的农民起义和清兵入关,数十年的战争灾难,“人民多遭惨杀,田土尽成丘墟”,各地多是“官虽设而无民可治,地已荒而无力可耕”。康熙为了巩固加强清朝的集权统治,缓和日益激化的民族矛盾,实行了一系列譬如停止圈地、鼓励垦荒等一系列恢复经济的改革措施。通过取消人头税来鼓励生育,促进人口增长,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程中吃的问题,引进和推广种植外来新的粮食品种,并大量进口粮食。从而在人口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基本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
康熙后期却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如官员们结党营私、吏治不清。以及富民政策的实行中,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越来越富有,却不肯伸手去拉穷人一把,贫富差距的扩大加速了社会矛盾的积累。针对这些现象,雍正采取了一系列得相应措施。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反对因循苟且。康熙后期,官员因循守旧,苟且懒政的现象很严重,雍正为清除改革道路上的思想障碍,屡屡告诫官员不可懒政无所作为,有事要做,没事找事也要做。有毛病要改、要罚,没毛病要挑出毛病来。
第二,整顿吏治,以利民生。康熙时期过度推行“仁政”,“培养”了一大批腐败分子,康熙对他们过于纵容,舍不得杀,舍不得撤。雍正可就不那么留情了。他设血滴子,任用酷吏,以雷霆般的手段肃清吏治。使当时成为清朝空前绝后的政治清明时期。
第三,反对朋党。雍正帝从亲身体验中深知朋党的危害:朋党各行其是,破坏朝政统一,损害君主权威。朋党之间互相攻击,任人唯私,干扰了君主对官员的任免权;朋党各抒政见,自我标榜,批评朝政,扰乱视听,妨碍坚持既定的政策。所以他说“朋党最为恶习”,宣称欲“将唐宋元明积染之习尽行洗涤”。“务期振数百年颓风,以端治化之本”。表明他为澄清政治、医治结党营私这块痼疾的决心。
雍正帝以其雷厉风行的作风进行了一系列兴利除弊的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作用。清史专家杨启樵说:“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要不是雍正的整饬,满清恐怕早已衰亡。 ”
雍正皇帝对于康乾盛世的功绩之所以被忽视,与其在位时间有着很大关系。康熙帝当了六十一年的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享年六十八岁。乾隆做了六十年皇帝,活了八十八岁。我们再来看看雍正,胤禛登基时四十五岁,驾崩时享年五十八岁,在位前后共十三年。登基晚,寿命短,所以历史上对于他的功绩着墨较少。加上他巩固政权、整肃吏治手腕毒辣,得罪许多朝廷官员,以至于诽谤抹黑的负面新闻掩盖了他的执政成绩。
雍正帝认为“有治人无治法”,他觉得如果有好的君主和官吏,更胜于有好的政策与法规。他主张“为政务实”,拒绝懒政、形式主义和唱高调。从实际出发,踏实地办事,也是他一向的为政风格。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事实上他也确实做到了以身作则,每天睡眠不足四个小时,一年休息不到一周。可以称得上历史上最勤政的帝王了。无怪乎后世学者赞誉:“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
雍正帝不像康熙、乾隆那样三番五次南巡,而是宅在宫里没日没夜审批奏折。相比于康熙、乾隆处处留情、四下播种,雍正帝可谓是不近女色。绝对不像《甄嬛传》中那样有空整天跟妇女们唧唧歪歪。雍正之所以短命,与他的勤政恐怕不无关系吧。
本文来自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者/不文
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