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安康
DRAGON BOAT FESTIVAL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有重五节、五月节、女儿节、浴兰节、地腊节、天中节、龙舟节等诸多别称,它作为中华儿女耳熟能详的节日,其发源及流变的过程是怎样的呢?它真的是由屈原投江的故事演变而来的吗?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之一,对社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呢?恰逢端午时节,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特邀武汉大学艺术学院郑传寅教授做客孔学堂,以“漫谈端午及其习俗”为主题,为现场百余位听众带来了第835场传统文化公益讲座。讲座内容丰富且观点新颖,又不失思想的深度,得到了现场听众的一致好评。
郑教授认为,我国大多数民族都过端午节,少数民族如贵州的苗族、布依族、侗族、仡佬族、土家族、瑶族、水族等,其余地区的满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彝族、白族、纳西族、普米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甚至周边国家如越南、韩国、朝鲜等国家也过端午节。
郑教授根据多年来积累的考据材料,分析了端午节形成的源头及时间,大致归纳出端午节形成的四种可能情形:其一,形成于汉代,源于古人认为五月五日乃是“恶日”的世俗信仰;其二,形成与屈原投水之后,源于祭祀战国后期楚国著名政治家、诗人屈原;其三,形成于四五千年以前,源于古吴越民族龙图腾崇拜;其四,源于夏至说,此说出自西晋周处所编的《阳羡风土记》,起源于春秋时期纪念楚国政治家伍子胥之说。另外也有源于东汉曹娥之父纪念伍子胥不慎落水,或孝女曹娥的说法。郑教授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恶日”的世俗信仰的说法较为可靠。理由有二:其一,日子相对固定,在汉代以前,并未以夏历为标准,历法不一,因此不该早于汉代。其二,人们秉持大致相同的习俗。
端午节盛行与南朝,梁宗懍《荆楚岁时记》记载“四民并踏百草。今人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可见当时的士农工商均沿袭这一习俗。虽然端午习俗有着时代差异,也有地域差异,但其功能却是大致相同的。大致归纳出四个方面:其一,融合族群,强化民族认同,是族群的粘合剂,让不同的族群和民族有了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强化了中华大地儿女都是炎黄子孙的民族认同感;其二,寄托乡愁,认祖归宗,强化传统伦理亲情,“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名句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这种伦理之情正如天伦之乐一样,比任何礼物的馈赠与饕餮盛宴都令人想往。其三,调节生活,使人们的生活张弛有度。“百日之劳,一日之乐”的调适,及“以乐为主”的重要功能,使得人们生活压力得到释放。其四,拉动消费,促进物资交流和经济发展。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云:“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 就描述了冬至节这一天人们不惜借钱消费的盛况。
另外,郑教授还对不同地区端午节赛龙舟的不同方式进行了比较,还分析了“对联”在中国是如何产生的,以及桃树在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戏剧服饰颜色的价值和功能等内容。整个讲座一气呵成,现场近百位听众如沐春风,纷纷表示对下一场端午诗词的讲座充满了期待。
文 字:曾顺岗
图 片:杨亚清
审 核:高原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