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 。吴越人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将食物装在竹筒中或裹在树叶里,一部分倒入江中,献给神灵,一部分留给自己,寓意着神灵保佑,并把木舟做成龙的形态在江中表演给神灵看。
端午节起源于恶日。《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初五,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从此处记载看出,端午节是一个挂艾草、菖蒲消除疾病瘟疫、驱邪避祸的日子。五月初五这一天,阳气极盛,达到一定的极点,阴气开始滋生。而阴气,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常与病、邪相关。所以,五月初五历来都被古时候人们视作不祥之日。
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种传说、记载颇多。时至今日,端午由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传统节日,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所以传承习俗,才是对这个节日最好的纪念。
那么端午都有哪些习俗呢?
端午习俗【赛龙舟】
端午节最具有特色的民俗习惯,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娱乐活动。
龙舟竞渡最早是古代南方吴越先民祭龙祖的一种祭祀活动形式,南方先民使用舟船普遍,往往在舟船画上龙图形作为部族的图腾或保护神。
亦有传说竞渡是源于对屈原的施救,或是赶走一些水兽,以免伤害到屈原。
总之来讲,赛龙舟是一项特别热闹的活动,竞渡舟船你追我赶,岸上锣鼓齐鸣,人们加油喝彩,极具节日气氛。
【辟邪、祛毒、驱虫】
悬挂钟馗像,门上挂艾草、菖蒲,佩戴香囊、五彩线,涂抹雄黄酒等习俗,目的都是为了辟邪、祛毒、驱虫。
主要原因是端午开始天气炎热,蚊虫蛇鼠出来活动多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良影响,所有这些都是从身体健康的角度考虑。
端午食俗五黄三白、粽子是端午的主要食俗。
五黄”即雄黄酒,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鳝。”
“三白”,即白切肉,茭白、白蒜头。
同习俗一样,人们认为,吃了这些食物有避邪,解毒的功能。
端午诗词列举一首苏轼的《浣溪沙·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气候已经热了起来,微微出汗,浸透了碧色的薄纱,明天就是端午节了,按照习俗要用方兰草好好的洗个澡,整个江面都流淌着芳香。
温柔娇羞的小姑娘,把保佑平安的五彩花线,轻轻缠绕在红玉般的手臂上,如云的发髻上,斜插着一个小小的符篆,希望和自己心仪的人相见,长久不分离。
#端午节##端午节的故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