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最近哪一部剧最火,我想一定有不少人会说,当然是《山河明月》。
我本不喜欢追影视剧,尤其是关于历史方面的大剧,在我的印象中,这些影视剧即便再真实,那也是对历史进行了改动,自然觉得没有看历史书籍来得更为详实。
不过这部剧刚刚播出就好评如潮,在很多人的推荐下,我抱着打发时间的心理便去看了一看,谁知这一看就停不下来了,因为这部剧尽管也对历史事件进行了改编,但好在最大限度上还原了历史。
就拿陈宝国饰演的明太祖朱元璋来说,就将原本只存在于历史中的人物演活了,尤其是当我听到朱元璋自称为“咱”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历史剧还挺像样。
纵观封建帝制的几百位皇帝,像朱元璋这般饱受民间疾苦的皇帝还真不太多,他穷苦出身,也没有多高的文化,要将他演绎得一本正经,张口闭口仁义廉耻,那就真没有看得必要了。
朱元璋是个草根,即便当了皇帝,骨子里依然改不掉岁月对他性格的磨砺,他虽然也会自称“朕”,但在面对自家人的时候,却完全放开了拘束,这不正是一个帝王应该具有的两张面孔吗?
在这部剧刚一开始,便将明初朝堂上的勾心斗角给演绎地淋漓尽致,胡惟庸和刘伯温的中书丞相人选之争,虽然中间未经波澜,便被朱元璋将丞相之位给了胡惟庸,但背后却出现了诸多势力暗中较劲。
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之间明争暗斗,朱元璋和太子朱标之间相互博弈,令人直呼精彩,但朱元璋将丞相之位给胡惟庸,并不全是因为要安抚淮西集团,还因为刘伯温令他太过忌惮。
朱元璋不止一次想要杀刘伯温,有那么一次面对杀机,刘伯温就高呼有个字不会写,最终保住一命。
神机妙算的刘伯温在中国民间素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之说。
他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也是明初的政治家,也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刘伯温天纵聪颖,十分好学,在当地也是出了名的神童,而在他12岁那年便考中了秀才,22岁那年又考中了进士,当真是年少有为,可是当时的明廷已腐朽不堪,四处起义不断,刘伯温纵有大才,也只能闲居在家。
这一呆,就是三年,三年之后,元廷给了刘伯温一个八品小官,他一身正气,做出了很显眼的成绩,但是当时的世道已经容不下清官了。
在众多官员的排挤下,刘伯温愤而辞官开始了隐居的生活。
后来历经诸多波折,刘伯温历经多次出仕入仕,最终对元廷彻底失去了期望,在他49岁那年,他接受了朱元璋的邀请,成为了朱元璋手下的一位谋臣,此时的朱元璋眼前还有陈友谅和张士诚两大劲敌。
刘伯温对当时的时局进行了分析,并向朱元璋建议要避免两线作战,可以采取各个击破,朱元璋大为认可。
在这期间,刘伯温还向朱元璋提出了脱离小明王另起炉灶的建议,尽皆被朱元璋所采纳,在此后的八年里,刘伯温一直参与军机大事,提朱元璋谋划全局,最终帮助他灭了陈友谅、灭了张士诚、也灭了大元朝廷。
可以说朱元璋的天下离不开刘伯温步步为营的谋略,即使说没有刘伯温就没有朱元璋也不为过。
如果要在历史上找寻一对相似的君臣,他们两人就好比刘邦和张良。
心狠手辣的朱元璋在明初的朝廷里,刘伯温一直算是一个另类,他刚正不阿,也不结党营私,所以朱元璋对他总是无法真正的放心。
所以在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李善长、徐达等人都得到了作为臣子地位最显赫的“公爵”,而刘伯温只得到了一个“伯爵”,两者中间还隔着一个“侯爵”。
当然也有人认为,朱元璋这般是为了保全刘伯温,毕竟树大招风,但刘伯温可是个大能之人,李善长、胡惟庸等人对他更是敌意满满,真要保全刘伯温,自然也该将他地位封得高高的才是,毕竟这样李善长等人才不敢乱来不是?
所以朱元璋这般只有一个目的,打击刘伯温,借李善长等人的手,来打击对自己威胁颇大的刘伯温,要怪只怪他太过聪明了。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也开始变得多疑,尤其是对跟随自己打天下的这些老部下,他更加无法放心,连为他打下了半壁江山的徐达,朱元璋都能下了他的兵权,还有什么他不敢做得事情。
随着朱元璋的年纪越大,他就对这些人越不放心,因为他知道一旦自己归西,单凭太子朱标的能力,很难驾驭这些位高权重的老臣子,所以他要在有生之年,为太子朱标清理好道路。
于是乎,一个心狠手辣的朱元璋便就此诞生,他将屠刀一个一个砍在了功臣的脖颈之上,而刘伯温他自然也没打算要放过。
算计皇帝逃了命不得不说,刘伯温是个聪明人,他深谙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所以当他被封了诚意伯,又在丞相之争中输给了胡惟庸之后,他就已经在积极谋划退路了。
但是朱元璋又岂会让他轻轻松松离去,所以在刘伯温离开之前,便打算要了他的命,作为朱元璋唯一的皇后马氏,她自然不愿意看到朱元璋滥杀无辜,所以便提前透风给刘伯温,让他自己想办法应对。
刘伯温听完之后,吓出了一身冷汗,等到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刘伯温故意去了很晚,朱元璋大发雷霆,而刘伯温则解释自己在奏折中有一个字不会写。
朱元璋一听倒是被气乐了,刘伯温可是博古通今,怎么会有不会写的字,为了让大臣们见识下自己当皇帝之后读书写字的成果,便问刘伯温究竟是哪个字?
刘伯温回答说:区区“赦”字尔。
朱元璋这几年就这个字写得比较多,他大笔一挥又写了一个“赦”字,并且让人拿给刘伯温,可谁知刘伯温接到这个字之后,跪地便拜,叩谢朱元璋的赦免之恩。
朱元璋这才明白被刘伯温算计了,但是君无戏言,刘伯温也因此得以保住一命,而在之后他立即告老还乡,远离是非之地。
只不过他没有想到朱元璋根本没有想着要放过他,当他听闻刘伯温偶然风寒之后,便派了与刘伯温素来不合的胡惟庸前去探望。
胡惟庸虚情假意进行了一番嘘寒问暖,并且还特意为他带去了御医开的药方,而在这之后,刘伯温的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一日不如一日,没多久便一命呜呼了。
乍一看,刘伯温的去世和朱元璋没有关系,但如果没有朱元璋的指令,胡惟庸又怎么敢乱来,朱元璋只是幕后 *** 纵局势的那只大手罢了……
参考文献:《明史》、《明太祖实录》等。
(图网,侵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