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妖僧还是国师?大明谋反第一人,功高震主却能善终的奇人

姚广孝:妖僧还是国师?大明谋反第一人,功高震主却能善终的奇人,第1张

姚广孝:妖僧还是国师?大明谋反第一人,功高震主却能善终的奇人

洪武十五年,一位僧人受太祖皇帝的派遣来到燕王府,以一句“臣奉白帽著王”与燕王朱棣相识。一顶白帽戴在王的头顶,那便是“皇”字,朱棣的野心也是在这时候有了波动。十七年后,燕王奉天靖难,三年后,登基称帝,史称永乐大帝。当初的这位僧人也成为了大明国师,又称“黑衣宰相”,他便是姚广孝,一位传奇的僧人。

姚广孝画像

执着造反的野心家

姚广孝,法名道衍,明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三教合一的大师级人物,也是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他出生于如今的苏州,大明长洲人士。幼年时出家为僧,精通三教经典。但是佛门的清净修行却没有磨灭他的野心。

道衍游历嵩山之时,曾与相师袁珙相遇,其称道衍,三角目如病虎,将来定是残忍嗜杀,必定是如同刘秉忠一般的人。后来,靖难之役死伤无数,永乐年间道衍奉旨规划京城格局(刘秉忠也干过类似的事),堪称神机妙算。

大明风华 姚广孝剧照

袁珙没有说错,道衍一直都有入朝为官,千古留名的野心,而有什么能比自己扶持一位帝王更有成就感,更能说明自己的能力呢。

元末乱世,道衍潜心研究三教学问,加之过于年轻,无人赏识,故而没有踏入纷乱红尘中。直到太祖建国大明,十五年后得遇燕王朱棣,他便一眼相中了这战功赫赫的藩王,经过“臣奉白帽著王”的试探,证明了朱棣有野心之后,两人一拍即合,时常共聚燕王府中。

大明风华 朱棣剧照

起初燕王并无造反之意,作为藩王谁会没有当皇帝的想法,本来只是一粒深埋内心的种子,却是在道衍的反复鼓动,加之后来建文明目张胆的削藩意图下,逐渐坚定。

奉天靖难的策划者

洪武三十一年,太祖驾崩,建文继位,随即便开始大张旗鼓地削藩。前前后后,周王、湘王、代王、齐王、岷王相继获罪,或贬为庶民,或终身囚禁,湘王更是以死明志。远在北平的朱棣感到了威胁,他是最有实力的藩王,可以说他就是建文帝最主要的目标。于是他开始装疯,暗中积蓄力量,不愿坐以待毙。

大明风华 朱棣剧照

此时的道衍便开始散布流言,替燕王造势。起兵前,朱棣曾问道衍,民心都在朝廷怎么办?道衍却告诉他,我不知道什么是民心,只知道天道,暗示天道就是民心,成功了民心就会转向他。

随着朱棣被人告发谋反,燕王终于决定以“奉天靖难”之名起兵。誓师大会中,道衍以“青砖换黄瓦”的吉兆鼓舞士气,而后便随世子朱高炽镇守北平。

奉天靖难 画册

尽管人在北平,但是他与朱棣的书信从未断绝,每当朱棣心有悔意或是作战不利时都会征求道衍的意见。道衍提出的建议更是影响了整个战局,他提议,不要过多地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直奔京师。此时的京师,防守空虚,兵力都集中在前线。道衍的这个提议,为整个靖难之役奠定了胜机。

建文四年,朱棣攻入金陵,登基称帝,建文不知所踪。

回顾整场靖难,道衍虽然没有亲临战场,但是他的作用却是极大的,可以说没有他的存在,可能没有靖难,靖难中波折也会更多。

大明风华 朱棣剧照

功高震主而善终的国师

朱棣登基,史称明成祖,并大赏功臣之时,道衍被封为僧录司左善世。次年,拜太子少师,并且恢复本姓,赐名广孝。成祖私下议事,也是敬称少师。

成祖曾让姚广孝还俗,赐府邸、女婢,他都拒绝了。每日上朝为官,下朝为僧。所赐黄金,皆散与族人。可以说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成功扶持了一位帝王登基,他的内心得到了满足,再多的封赏也不需要了。

大明风华 姚广孝剧照

终永乐一朝,姚广孝都极为安分,大事就做了三件,教导太子、太孙,代替解缙编撰《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担任北京城的总规划师。此外,便是潜心学问,著有《道余录》、《逃虚子诗集》等书。

永乐十六年,姚广孝病逝,追封为荣国公,赐谥恭靖,以文臣之身份入太庙。

这位专心造反还成功的政治家,活到了寿终正寝,得以善终。如此待遇,放眼历史几千年也是十分罕见的。

姚广孝塔 局部

总结

按理来说,如此一位多智近妖,而且具有造反成功的经验的人,定然是被帝王猜忌的。何况老朱家还有狡兔死、走狗烹的先例,大明开国功臣善终的就没几个。

姚广孝策划了靖难之役,又多次为成祖出谋划策,治理国家。可以说成祖想啥做啥他都知道,如此人物说是功高震主也不为过,没有哪位帝王能安心,可偏偏得到了善终。这份待遇与他自身的行为是有关系的,他位高权重,却不结党;赐其还俗,也拒不接受;不给皇帝添麻烦,努力降低了自己的存在感。

大明风华 姚广孝剧照

就是这样的一份知事明理,才让成祖对他的敬重保持了一辈子,也就对他没了杀心。

当然,姚广孝之所以如此的安分淡然,也是因为他已经完成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不负平生所学,整个人也就超然了。

他学通三教,儒家所说的“立德、立言、立功”,“立功”之事他已经完美地完成了,靖难之役就是他交给历史的答卷。

《道余录》一书,他为佛教发声,虽然与程朱理学冲突,但是“立言”二字也算是完成了一半了。顾炎武曾评价他才学不弱阳明先生,只是生不逢时,学说无法推广。

姚广孝 画像

至于“立德”,他这一生毁誉参半,有人说他才能出众的宰辅,也有人说他是祸国殃民的妖僧。何况,他做事不受道德约束,自然也就无缘“立德”。

明末思想家李贽比较公允的评论,大明休养生息二百余年,百姓吃饱穿暖,和平稳定,已经忘记了战争,这是成祖和姚广孝的功劳。

以上为编者之见解,欢迎讨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8216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0
下一篇 2022-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