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一次损失四位大将,李文忠用巨大胜果掩饰败绩

明军一次损失四位大将,李文忠用巨大胜果掩饰败绩,第1张

明军一次损失四位大将,李文忠用巨大胜果掩饰败绩

洪武三年正月,明军开始第二次北征。朱元璋的规划是兵分两路,一路对付西北的王保保,另一路寻找元主,实施斩首行动。

副将军李文忠就负责第二路的任务。他此前没有返回南京,所以接到命令之后行动迅速,二月底就打下了兴和,位置在张家口和呼和浩特之间,然后再向东北,打下元朝的行宫察罕脑儿,也就是今天河北沽源县一带,距离兴和不远。

四月,朱元璋下令,释放明军在云州俘获的几位元军将领,让他们捎回他给元主的一封信,劝说他认清形势,承认现实,派人前来沟通,承认朱元璋的天子地位。做为交换,朱元璋也会帮助他在靠近边塞的地方安顿下来,“藉我之威,号令其部落,尚可为一邦之主,以奉其宗祀。”

从朱元璋的表述来看,是希望以某种方式保留元主对于塞外部分区域的统治地位,当然,前提是他臣服于朱元璋。

五月,李文忠、赵庸在白海子的骆驼山一带大败残元太尉蛮子,再一次抵达开平,残元官员上都罕等人投降。一年以前,李文忠也来过这里,那时候的左副将军还是常遇春,李文忠还是他的副手。

和上一次一样,元主不在开平城里。这一次北征的主要目的,就是彻底解决元主,所以李文忠在开平没有停留,继续东北方向的应昌进军。应昌在开平的东北方向,也就是今天内蒙古的克什克腾旗。途中他们截获了一名使者,这才知道元主已经在四月二十八日死去,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继承皇位。

于是明军加快速度奔向应昌,途中大败元军,一路追赶到应昌城下,于五月十六日将其攻克,俘获众多残元皇室成员,包括元主的嫡孙买的里八剌和后妃宫人,还有大批皇家器物和文献,这基本上就是元主当初逃离元大都时带走的最后一点儿家底了。

惟一的遗憾是,最重要的爱猷识理达腊带着少量随从逃入了大漠。李文忠亲自率领一队精骑兵追赶到东北方向的庆州,到底还是被他们跑掉了。

在李文忠顺利挺进应昌的同时,掌管大都督府北平分府的孙兴祖率领的明军却遭受惨败。孙兴祖和燕山右卫、大兴左卫的两位指挥一起,率领明军行进到三不剌川,也就是现在内蒙古的察哈尔右翼后旗,遇到一支元军,结果明军惨败,三位大将全部战死。另一位海宁卫指挥副使也战死在落马河。

显然,明军的这一次行动是从北平出发,兵分两路寻找元主,李文忠的一路向东北、孙兴祖的一路向西北方向。孙兴祖的这一路人马主要是驻守北平的明军,北平六卫一共有三万人马,他不可能全部带出来。如果他带了三个军卫,最多只有一万五千人。猜测李文忠在兵力的分配上有一些问题,孙兴祖的一路人马实力太弱,才会有此惨败。

但是,李文忠在应昌的巨大收获,掩盖了明军的败绩。

六月十五日,南京收到李文忠的捷报,包括元朝皇家的嫡孙买的里八剌和皇室成员,以及大批元朝皇家器物、文书。虽然这次胜利有一点瑕疵,让新任的元主逃脱,军事上的意义也不大,但是政治上有着重大的象征意味,所以满朝大臣都向朱元璋表示祝贺。

朱元璋趁机大肆宣扬,做了下面几件事:

一是为死去的元主追加一个谥号为“顺”,这也是元顺帝这个称呼的由来。

第二,优待元顺帝的孙子和皇室亲眷。

第三,专门颁布了一份“平定沙漠诏”,正式宣告元朝的灭亡。

显然,李文忠在应昌的胜利很重要,给他自己加分不少。

于左 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8216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0
下一篇 2022-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