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是明朝的,出现在《西游记》里,很多人解读西游记都错了

锦衣卫是明朝的,出现在《西游记》里,很多人解读西游记都错了,第1张

锦衣卫是明朝的,出现在《西游记》里,很多人解读西游记都错了

《西游记》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有着非常开放的内容和解读空间,从老人到小孩,大家都爱看的一部小说,解读起来的角度就会有很多。

但是任何解读,都不是无限制的,都必须是有依据的,你不能凭空想象一些东西出来,尤其是某些解读西游故事的,那完全是自己臆想了另外一套世界,那你可以叫别的名字,就是不能说这是对西游记的解读。

解读《西游记》,其实有个麻烦,甚至是最大的麻烦,那就是关于文本的问题,解读任何小说,你所依据的,都只能是文本,除此之外的任何东西都只能是作为辅助。

为什么说《西游记》的文本非常特殊呢,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西游的故事,是把唐僧取经的故事给重新编排了,中间的苦难用了各种妖魔化的表达方式,故事是发生在唐太宗时期的。

但是在书里面,却出现恶劣锦衣卫这个词,而且还不止一次,唐僧取经的故事,明明就是发生在唐代,而锦衣卫是明朝才有的官职,为什么会出现在西游记中呢?

作为明代才出现的小说,这个失误很容易归咎于作者的原因,是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但这个问题还真的是冤枉了吴承恩(或者是其他人)。

为什么这个错误不能怪作者呢,因为严格来说,这个东西还真就不是作者写的,这不是开玩笑,小说不是作者写的,这件事在西游记身上就是正确的。

我们现在之所以觉得这句话很荒诞,是因为我们想象中的小说,都是一个作者在一个书房里,要么是奋笔疾书,要么是在电脑上飞快的打字,总之都是一个人,过着苦闷的生活,用自己的才华和生命在写小说。

但西游记的写作过程可不是这样,他本身这些故事,都是来源于书说人的,那些经过反复验证的好故事,被说书人整理出来,形成一个说书人相对固定的稿子。

西游记本质上是话本小说,他的来源主要都是这些说书人的底稿,作者只是起到了一个连接和整理的作用。

说书都是面对底层民众的,所以他们的文化层次都不高,无法从书本上获得经验和知识,他们的经验只能来自于现实世界。

而现实的世界里,是有锦衣卫的,所以小说里就会出现锦衣卫这样的角色,其实很多故事和人物,根本就是之前就存在,作者想改也改不了。

因此在看西游故事的时候,文本是肯定要看的,但是也不能过于拘泥于文本,入得进去,你还需要出得来。

比如说像人物出现的时候,就必选有个自我介绍,这在说书那里就叫赞,有刀q赞盔甲赞等等在,这些本来在都是说书人嘴里说出来的,不但绘声绘色,而且夸大的成分很大,因为你不夸张就无法吸引客人来听呀。

但很多人,喜欢揪住西游记里某句话,甚至是某个字,解读出来矛盾的地方,甚至是更深刻的含义,但这种解读其实是一种误区。

西游记的文本,很多地方,他是不受作者控制的,要是红楼梦,他是前后连贯的,里面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名字,都是精心设计过的,你要是解读某句话,甚至是某个字,说不定真的能发现什么秘密。

结合之前说的,其实可以看出来,西游记分析文本没问题,但是绝对不能钻的过深,严重脱离书本的意思,甚至是根据某句话,解读出非常深刻的道理,这些就是陷进去过深的缘故。

关于西游记,你有什么想说,欢迎留言交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8217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0
下一篇 2022-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