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意思吗我这么想你——这种感情,比家暴和PUA更隐蔽更危险

你好意思吗我这么想你——这种感情,比家暴和PUA更隐蔽更危险,第1张

你好意思吗我这么想你——这种感情,比家暴和PUA更隐蔽更危险

无论是精神控制还是肢体暴力,都让人对亲密关系忧虑重重。而在看过诸多案例后,相比起泥足深陷后如何摆脱,我们更希望能够从一开始就辨认出那些潜在的“危险人物”,从而尽早远离可能的风险。

关于家暴者和PUA的辨识文章已经有很多,然而还有一种危险,却经常在文学作品和现实中以正面姿态出现,因而更具备迷惑性和欺骗性。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故事,张小娴的《红牛仔褛与百佳咖啡》。

她说:这种情意,令人感动……我希望我是她

故事的男主角“百佳咖啡”在新蒲岗54M小巴站频频遇见一名身穿红牛仔褛的女孩,念念不忘而又不敢搭讪,只能在报纸上每天登一段广告,以抒衷情。节录如下:

“红牛仔褛:

我买了一箱百佳咖啡回家,因为第一次遇到你,你正是拿着一罐百佳咖啡,我也以此为自己命名。

百佳咖啡”

“红牛仔褛:

自从知道你在那一间饭堂吃饭后,我便天天到那里吃饭,凡是可以遇到你的机会,我都不会放过。

百佳咖啡”

“红牛仔褛:

如果我有六十岁,我会用我三分之二的生命来照顾你,爱你。

虽然,我连你的名字都不知道。

百佳咖啡”

……

这样浪漫的情怀,打动了故事中的一位作家,在自己的专栏里,提到了这件事。

读到专栏的女孩雪儿同样被这份痴情打动,冒充“红牛仔褛”给男主角打了电话。

再往后,就像读者期待的那样,假“红牛仔褛”凭借自己的真诚,成为了“百佳咖啡”的真命天女。

其实这类桥段,在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

一见钟情,锲而不舍,百炼成金,皆大欢喜。

我们为有情人终成眷属欢呼,却常常忽略其中的细节。

还好,张小娴的故事,总是美丽但现实,这次也不例外。

他说:你竟然叫我不要再骚扰你,你一点也不明白我

在抵达Happy Ending之前,我们看到——

假“红牛仔褛”的出现和热情,鼓起了“百佳咖啡”向心中女神告白的勇气:

“红牛仔褛:

今天早上,我特意走到54M站碰你,你又穿着红牛仔褛出现,但你身后还有一个男人。

我把这两个月来在报上登给你的广告和那位专栏作家所写的三篇关于我们的文章放在一个公文袋里交给你,并留下我的电话号码。

你好像吓了一跳,露出一副惊讶的表情,叫我以后不要找你,你身边的男人更警告我不要接近你,他是你什么人?

百佳咖啡”

“红牛仔褛:

我等了好多天,你并没有打电话给我。

会不会一直以来只是我一厢情愿。

我本来不敢向你表白,是假红牛仔褛给了我勇气,她说,向自己喜欢的人表白爱意,是一件很诗意的事。

今天,我又在你楼下等你下班,想不到你竟然叫我不要再骚扰你,你一点也不明白我。

百佳咖啡”

在感叹“百佳咖啡”和假“红牛仔褛”的感情终于都收获回报的时候,不知有没有人注意过,在这个童话一般的故事中,其实真实地存在一个受害者?

——那就是似乎扮演了一个“反派角色”的、真正的“红牛仔褛”。

她说:你爱我,与我无关

虽然“百佳咖啡”的“痴情”看起来浪漫又感人,但自始至终,那只是他一个人一厢情愿的单恋。

单恋也并非什么过错,就像那句流传甚广的话“我爱你,与你无关”。

何等骄傲,何等纯粹,仿佛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理直气壮掷地有声。

然而“百佳咖啡”真的做到了么?

首先,在示爱广告里,清晰地写明了对方日常活动的时间地点与衣着特征,这就将“红牛仔褛”置身于报纸读者或探索或八卦的目光之下,强行打破了对方原本平静的私人生活。

其次,在对方明确表示“以后不要找我”之后,仍然做出“在你楼下等你下班”的事。

“你一点也不明白我”——不必委屈,不必怨怼,因为那确实一直以来就只是一场独角戏啊。

自始至终就是两条平行线,从没有过真正的交集,那么你说你爱我,究竟与我何干?我又凭什么去明白去理解去回应去承受你自作主张的爱情?

勇气和坚持是好事,但前提是对方愿意配合。不顾对方的意愿一意孤行,那不仅是自我和自私,甚至可能是某种病态。

他们说:有一种病态心理,叫做“钟情妄想”

钟情妄想,是心理异常症状中,属于思维内容障碍的一种临床症状。

通俗一点,也可以理解为程度过深的“自作多情”。

患者很容易把某种自我意识强加到别人身上,形成某种与客观实际相脱节的认知偏差,他们会坚持认为某个人喜欢自己,不管对方是否已经拒绝过他/她,甚至和他/她根本没有交集。

他/她眼里的世界,已经是扭曲的世界。任何真实世界中的事物,在他/她眼里都可能被歪曲为鼓励他/她继续纠缠的信号。

法国爱情电影《天使爱过界》,前半段从女学生安琪的视角出发,描述了她与已婚男医生路易之间背德但浪漫的爱情故事。

她是痴情而悲情的女主角,为爱杀人又被爱人抛弃,令观众为她感叹为她惋惜。

但是镜头一转,后半段所揭示的真相却是,之前的一切都只是安琪自己的杜撰。

她心目中的“男主角”路易医生深爱自己的妻子,与安琪仅仅只是认识而已。

路易得知妻子怀孕时想要与别人分享喜悦,顺手给了路过的安琪一支玫瑰花,却不知就此为自己的生活惹来了无尽的祸端。

好一场罗生门。

突如其来的天降桃花,也许是劫,而非缘。

世界说:无缘无故的“爱”,请谨慎对待

不要以为这只是文学影视作品中的极端表达,在日常生活中,这类事例也比比皆是。

2006年,福建某跨国公司副总裁被下属女工硫酸毁容。

而事件起因,正是因为该女工曲解了副总裁某次不经意的善意,仅凭“他的眼神”就自导自演了一出又一出内心戏,最后更由爱生恨,进而爆发惨剧;

2017年,安徽一男子因为单恋11年的女子宣布要结婚,当众持刀将其杀害。

尽管周围人都证实该两人并无感情瓜葛,该男子仍坚持“虽然平日里不说话,但是我知道她是爱我的”。即使被捕后也坚信“她最后一眼看的人是我……没有任何的仇恨”、“她是爱我的”。

2018年,某男子在书店偶遇一名身穿“黄色卫衣”的女孩,自认对她“一见钟情”,接下来的50多天里,该男子无心工作,每日去书店痴痴等待数小时,以期重逢。

等待无果后,他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法院代为公告,帮助他寻找到这名女孩。法院拒绝受理后,该男子毫不气馁,印刷多张寻人启事,贴在各大路口。

这种被痴情的假象包裹的扭曲的“爱”,因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往往更令受害者措手不及,无从防范。

结语

那么,一旦遇到这种“爱”,我们该怎么应对?

很遗憾地说,对于这种问题,并没有绝对的良策。

但,除了及时向心理学专家、医生等咨询求助外,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尽量减轻危害:

首先,不要认为是自己的错误。

不要害怕“苍蝇不叮无缝蛋”之类的恶意揣测,坦然地将问题告诉可靠的亲人朋友,同时留心收集证据,才有可能获取帮助和保障自身安全。

其次,不要试图说服对方。

对方的偏执其实已经是一种病态,通常无法通过解释、劝告来促使其自行醒悟。相反,更多的接触,或将加重对方的妄想。

第三,尽量回避与对方的接触。

包括网络上的回避与现实中的回避,尽可能杜绝一切能让对方找到自己的可能性。

当事态只是初现端倪且对方并非熟人时,利用服饰、发型、饰物等改变原先造型,更改惯常的活动路线和生活习惯等,都有可能让对方“认不出”、“找不到”自己,从而尽早消弭危机。

但当事态严重时,就可能需要报警、更换工作地点甚至搬家,以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

相比起事件发生后的弥补,也许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事先的预防。

譬如,平时在人际交往中,注意保密自己的个人信息,例如姓名、单位、家庭住址、活动路线等等。

也要注意提醒周围的熟人不要随意透露自己的行踪。很多人并不重视保护隐私,尤其在一些人员相对固化的单位里,很可能一张看起来善良的脸加上几句嘴甜的套话,就足以套出你的个人信息。

多一点自保意识,也许就能少一点悲剧。

愿善良的你,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作者简介:熊狸,贪恋文字、影像及一切有趣的人与物,愿与你交流分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8219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0
下一篇 2022-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