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作为一名资深的武汉导游,每次接待游历武汉的客人,每每会说,这里是白云黄鹤之乡,知音故里,江城武汉欢迎各位的到来。江城,这个雅称,成为了武汉的代名词之一。江城的江,指的是长江,江城的城,指的是三城。没有长江与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两江交汇,江汉朝宗,便没有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之说。通常我带团的时候,会告诉游客,不要花那几元钱买武汉的地图,因为一幅活生生的武汉地图就在我们的左手上。您不信,就拿出左手,四指并拢,大拇指张开,手心面向自己,四指和手臂连成的这一条就是长江,横跨中华,奔腾6300多公里的长江,而大拇指就是汉水,长江最大的支流,江淮河汉,内陆四大水系之一的汉水。两江交汇,此为江汉朝宗,像小写的英文字母Y,也如汉字丫,丫头的丫。这一交汇可不得了,大自然用水冲击出了三块隔江相望的土地,而这三块就对应了武昌、汉口和汉阳。大拇指和手指之间的夹角为汉口,汉水入江之口,汉水的出口,故名汉口。大拇指和手臂之间的夹角为汉阳,三镇中最古老的镇,阳,古汉语山南水北谓之阳,汉阳,汉阳,汉水的北面。现在的方位却在南面,因为明朝时期水患频发,成化十年,将汉水由龟山南麓入江改到现在的龟山北麓入江,造龟蛇锁大江之势,缓解洪水祸患,而汉阳也一分为二,衍生出了现在的汉口,还头顶了一个位置的错误指示名。剩下的四指和手臂联线的右边为武昌。因三国时期吴王孙权移都更名,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两江隔四岸,分三镇,武汉又合三为一,其地势构造因江而成,这在长江流域独一无二,这便是江城之名对于武汉的意义,“一勺舀起两江水,一杯清茶三镇香”。
其实江城这个词,最早指的不过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江边的城市。那么这条江就不一定是长江,而这座城最开始也不是指武汉了。我大概查阅了一下,仅仅唐诗中出现“江城”二字的频率就是极高,160多次用到这个词,其中杜甫和白居易是比较喜欢这个词的,用了不下10次,也没有特别指定哪座城市。以杜工部为例,他在《岁暮》一诗中的“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这里的江城指的是梓州城(今四川三台县),梓州滨临涪江。而他在《宿府》一诗中“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这句里的江城又是指的成都,临的江也变成了府南河。
据我了解呢,前后最少是有6座城市,都被称作过“江城”,那么除了武汉,还有5个,四川呢,有两座,一座叫泸州,因为这座城市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里所有的江河湖泊都属于长江水系,但人们更多愿意称呼泸州为酒城,毕竟泸州老窖,还有四川郎酒,光听名字就酒香四溢,唇齿留香了。四川的另一座江城,是宜宾,在四川、云南、贵州三省的交界处,金沙江的名头就源自于宜宾段的长江,这座城市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的美誉,和泸州相似,都说“川酒甲天下,精华在宜宾”,如我们熟悉的五粮液、五粮春、五粮醇等均产自宜宾,渐渐的,宜宾用酒都响亮得盖过了江城。还有三座江城,分别是“江东名邑”安徽芜湖,松花江畔的吉林,以及长江三峡边的山城重庆了。
众多江城又如何,我只服我们的大武汉,毕竟武汉是在百度百科上公认的江城最终归属者。这还要多多感谢大唐第一文艺男青年,李白大大,当年李白虽然也写了好几个含有江城的诗篇,但是独有这首《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被人们津津乐道,也成为了武汉乃江城的铁证。说到李白啊,这个人很有趣,他呢,成为了当时大唐盛世的第一偶像,斗酒诗百篇,仗剑走天涯,诗圣杜甫都可以称得上他的粉丝团团长。他也是传说中的大唐第一无业游民, 但是却过着我们现在特别向往的生活,喝酒旅游撩妹子。那么问题来了,这三大爱好都是高消费,钱从哪里来,他和杜甫一生穷苦潦倒的生活简直是天壤之别。同样是写诗的,咋就差别这么大呢?因为李白朋友多,而且他这个人识时务,这些朋友为什么请他吃喝,请他玩乐,最后还馈赠他财物送他去旅游,原因很简单,想要得到偶像的亲笔诗啊。李白一点也不傲娇,吃了喝了拿了,当然得写,看这个诗题,《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我的好朋友史郎中请我喝的酒,在哪里请的呢,黄鹤楼,可是这喝酒这事儿太俗,我得说点文雅的事情,于是乎,我们一起听着玉笛吹奏的《梅花落》。这个诗题一出,史郎中高兴的紧啊,可是诗文,李白得抒发自己的心绪了。这首诗诗文如下: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首诗充满了愁情,想到被贬至长沙的西汉大文学家贾谊,和诗人自己被流放到夜郎的境况如出一辙,向远方看去,此时被贬,仕途坎坷,回头看吧,也遥望不到长安的家,去国之情,跃然纸上。听着黄鹤楼里玉笛吹奏的《梅花落》,更是心寒,仿佛在炎炎五月,看见了朵朵梅花绽放,心冻到了冰点。不管怎样,李白呢,在尾句点睛了黄鹤楼所处的这座城,即为江城,于是,江城美名传千年,从那时起,武汉人遂以江城人自居了。而诗中所出现的梅花,也成为了我们武汉市的市花,迎寒绽放,暗香沁脾,百花凋零,我独绽放,也是最能体现武汉人傲骨的品格。正如这次疫情一般,英雄之城,不负春光。
武汉亦不负江城之名!大江大河的翕张之势,成就武汉亘古的开放之利。3500年前,商朝古人倨水而息,留下了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古城标本——盘龙城,奠定了武汉城市之基,从此拉开了大城的帷幕。2000多年前,楚之强盛,推动了武汉城市的发展。1700多年前,三国群雄凭江割地,造就了江城之魂,使武汉人文历史进入了重要转折期。明清商业崛起,凭借长江之便,武汉迅速进入到了商业重镇一线行列。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的推进,铸建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等等,成就了武汉工业之灵。1911年10月10日的冲天q响,首义之城,民国之门,记录在了武汉的历史中。民国初期,孙中山先生更是认为只有这座城市依据水利,可以发展成略如纽约、伦敦之大的大都市。发展到今天,中部崛起,大城蜕变,哪怕天灾,不能阻我锐气,待到阴霾散去,我必振翅翱翔。
江城武汉,这座城市说老也老,说新也新,文化底蕴丰富,走在街上,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有她的故事,她的风韵。细细品味,别有意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