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千节这天还是清明节。古人荡秋千最初只是在清明、寒食节前后才有所见,而且仅仅局限于豪门贵族家的儿女游戏之用,直到南北朝时期,荡秋千才流行并盛行于大江南北,荡秋千发展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所以,古代清明节也称“秋千节”。
秋千节的起源:
秋千的历史很古老,起源于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后来在春秋时期传入了我国中原。古时候的秋千大多都是利用强壮的树枝,在它的枝干上分别套下两根粗绳,在粗绳的下端系上一块木板。由于制作十分简易,还能给人们带来欢乐,所以它也深受老百姓们,甚至是皇宫里嫔妃公主们的喜爱。
秋千节的相关古文:
明代刘若愚《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三月初四日,宫眷内臣换穿罗衣。清明则秋千节也。带杨枝于髩,坤宁宫后,及各宫皆安秋千一架。”
清明节荡秋千的寓意:
清明节荡秋千是一种很隆重的巫术仪式,人们认为秋千荡的越高,庄稼长得就越壮,产量就会越高,收成自然越好。从“秋千”这两个字来看,也可以窥见其意。“秋”即“秋收”,代指庄稼的收成;而“千”便是多的意思,连在一起便是“大丰收”之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