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习俗有哪些 怎么过元旦最有“新年味”

元旦的习俗有哪些 怎么过元旦最有“新年味”,第1张

元旦的习俗有哪些 怎么过元旦最有“新年味”

我们上次说到了圣诞节和春节的区别 圣诞节的习俗有哪些,那我们今天来看看我们传统的节日——元旦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一、元旦节的来历

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颛顼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后来大家就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为元旦,直到汉武帝时期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才正式确定下来。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新中国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

 

二、元旦的习俗有哪些

 

○ 元旦的庆祝方式一:

很多国家都把元旦顶为法顶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

 

○ 元旦的庆祝方式二:

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近年来大多数人会因为元旦的假日去旅游、聚会等节目。

 

○ 元旦的庆祝方式三:

部分地区农村会放炮竹,杀鸡,拜祭神灵,此外,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



 

1、古代元旦习俗

民以食为天,在中国古代,完成了庄稼的收割,劳作一年的人们会准备丰厚的食物来迎接春天,即“五谷皆熟为有年”,俗称“年”,在宋代就有燃放鞭炮,逛年会,吃团圆餐的记载,北宋吕原明《岁时杂记》中提到:“元旦,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馎饦,或此之类。”说明当时汴梁百姓会准备面条之类的食物来过年。

 

2、新中国成立后的元旦习俗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我国采用公元纪年法,元旦就是阳历新年,元旦放假三天(今年放假改革,只放一天),元旦就成了我国重要的节日组成。元旦的喜悦一直延续到农历春节,团圆、祭祖、吃饺子,赏花灯,成为每个中国百姓,每个家庭度过新年的习惯。

 

3、北方的元旦习俗

我国的北方冬季天气寒冷,昼短夜长,从元旦开始,农闲的百姓杀猪宰羊,盘腿坐在土炕上,聊聊家常,不干活,不出门,直到正月十五才结束。因天气寒冷,东北元旦饮食主要以冻品、腌菜、乱炖为主,像冻饺子、酸菜炖粉条、腌雪里红等都是元旦必备的食物。

 

北京小孩子新年要吃冰糖葫芦,象征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文俗方面:扭秧歌、踩高跷,东北二人转,都会在庙会上接连表演;天津剪窗花,贴对联,文娱活动应接不暇;山东在元旦这一天学生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以期待来年金榜题名。

 

在藏历新年中,家家要摆上“卓索切玛”,上面插上用酥油制作的彩花,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妇女要做“卡塞”这种用酥油制作的糕点招待客人,窗户要换上新布帘,房梁和厨房要装扮哈达,好歌善舞的牧民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展现出一派喜庆的气氛。



 

4、南方的元旦习俗

较之于北方元旦习俗之“俗”,南方元旦的习俗则偏向于“雅”。在江浙一带,元旦时节把竹竿束于草上,点火燃烧,称为“庆田蚕”;绍兴元旦会用“茶碗茶”待客,有的还要放入橄榄和金桔,称为“捧元宝”。

 

在福建,闽音“春”与“剩”相同,元旦吃饭时要在米饭上插上红纸做的花,俗称 “春饭”。春饭是 “年年有余”的象征;在广东,元旦拜年时,长辈会以红包或柑橘赏给晚辈,也是吉祥如意,来年结余的象征。

 

在宝岛台湾,元旦这一天全家老少都要围在一起聚餐,餐桌上摆放火锅,这叫做“围炉”,参加“围炉”的人,桌上的每样菜都要品尝,也要象征性地喝酒,以讨来年红红火火,而且还要吃长年菜,所谓长年菜,其实就是俗称的芥菜,台湾人认为这种菜叶长象征命长。

 

三、怎么过元旦最有“新年味”

 

1、元旦习俗之吃饺子

吃饺子在我国是庆祝节日的一种方式,因其外形与古代的元宝相似,具有吉祥财富的美好含义,在比较重要的节日一般都会吃饺子,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家人团聚围坐一堂,吃着热气腾腾的水饺,虽然一切都很简单,但是节日的氛围便能就此展现。

 

2、元旦习俗之团体活动

团体活动是指晚会等相关活动,大家纷纷上台展现自己的才艺,不仅能在众人中表现自己的优点,还能增添节日的喜庆,如果是单身那么还能增加结识异性的机会,欢声笑语、载歌载舞,这便是元旦了。

 

3、元旦习俗之互送礼物

元旦既然如此重要,互相赠送一些元旦礼品也是可以的,比如可以送给你的同事办公用的钢笔,充满甜蜜的新年喜糖等,如果是送给女朋友或是爱人,那么礼物就更需要好好用心了。

 

PS:情侣之间送什么礼物比较好

 

虽然今年的元旦只有一天,哪怕玩的不够尽兴,跨年文案也是不可缺少哦:元旦跨年夜微信朋友圈文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8804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1
下一篇 2022-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