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科学技术哲学?

什么是科学技术哲学?,第1张

什么是科学技术哲学?

(德)黑格尔著;杨一之译,逻辑学,北京名词解释:商务印书馆,2011.6

(德)恩格斯著;于光远等编译,自然辩证法,北京名词解释:人民出版社,1984

(德)马克思著;郭大力,王亚南译,资本论,上海名词解释:上海三联书店,2013

2、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这一词原是安德罗尼柯给亚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起的名称,意思是“物理学之后”。形而上学旨在解释存在和世界的基本性质。传统上,形而上学试图用尽可能宽泛的措辞回答两个基本的问题名词解释:

1.根本上有什么存在?

2.它是什么样的?

形而上学是指哲学的基本法则。形而上学关注理论哲学的核心问题,如基础、前提、成因、第一原因和基本结构,如所有真实存在的意义和目的。

形而上学也叫“第一哲学”,如笛卡儿的《第一哲学沉思录》也称为《形而上学沉思录》。笛卡尔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三部分,用大树作比喻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最基础的部分,也就是树根,是形而上学,它是一切知识的奠基;

第二部分是物理学,好比树干;

第三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学,以树枝来比喻。

形而上学的问题通常都是充满争议而没有确定的结论的。这一部分是因为经验事实所累积的资料通常无法解决形而上学争议;另一部分是因为形而上学家们所使用的词语时常混淆不清。

在西方,形而上学共有三个传统分支名词解释:

1.本体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2.自然神学——研究神或众神及关于神的问题。

3.普遍科学——研究第一原则,当中引发其他的询问。例如名词解释:非矛盾定律。在特定的范畴下,一个客体不能同时存在又不存在。

代表著作名词解释: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形而上学,北京名词解释:商务印书馆,2011.6

(德)伊曼努尔•康德著;李秋零译,纯粹理性批判,北京名词解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法)笛卡尔著;庞景仁译,第一哲学沉思集名词解释:反驳和答辩,北京名词解释:商务印书馆,2011.5

(德)海德格尔著;熊伟,王庆节译,形而上学导论,北京名词解释:商务印书馆,1996

3、自然哲学

给自然哲学的基本特点下定义,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陈述它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名词解释:从西方思想的最初时期开始一直到牛顿,甚至到康德的时代,人们从未对自然哲学与自然科学加以区别。但从那时以来,(属于自然哲学的)思辨方法似乎己把自己从(属于自然科学的)实验程序中分离了出来。结果到十九世纪中叶才开始弄清楚,思辨方法原来是一种骗人的东西,它走的是—条死胡同,此后接着的是一个哲学被自然探索者轻视的时期,直至二十世纪初,自然哲学,这一名称才又恢复了它的尊严。同时由于自然科学的空前进展,对自然科学的哲学方面的考虑重又引起了普遍兴趣。由于当时流行的对待哲学的一般态度,自然哲学的任务最初被规定为(1)为获得全部自然过程的完整图象而对知识进行综合,以及(2)对自然科学的各个基础在认识论上加以辩白。

自然哲学以自然本体为研究对象,是对自然的存在的哲学思考,是关于自然的哲学理论。它研究自然本体的一般性质和人类的自然图景,提供人们对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观点,即自然观。

自然哲学以某种首尾一贯的方式将形而上学与自然科学彼此联系起来。即一方面,要建立一种健全的自然的哲学理论,形而上学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只有在以自然科学为重要基础的自然哲学的帮助下,科学的形而上学才能建立起来。正如法国著名哲学家马利坦所指出的名词解释:“没有自然科学从属于它,而它本身又从属于形而上学的自然哲学,没有在哲学思想和科学世界之间保持联系的自然哲学,形而上学就会失去同事物的联系。”

代表著作名词解释:

(德)黑格尔著;梁志学等译,自然哲学,北京名词解释:商务印书馆,1980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张竹明译,物理学,北京名词解释:商务印书馆,1982

(古希腊)柏拉图著;谢文郁译,蒂迈欧篇,上海名词解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德)莫里茨•石里克著;陈维杭译,自然哲学,北京名词解释:商务印书馆, 1984.11

(英)牛顿著;郑太朴译;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北京名词解释:商务印书馆,1957

4、反形而上学

反形而上学就是将形而上学当作无意义的抽象思辨。休谟从经验主义的立场出发,反对经院哲学或神学这种形而上学脱离经验事实的抽象空谈、诡辩和幻想,因为它们既不包含数和量方面的任何抽象推论,也不包含关于实在事实的任何经验推论。

孔德的实证主义继承了休谟的观点,把知识局限于对经验事实和现象的描述,把现象背后的本质和世界内在的必然联系当作形而上学问题来反对,因为他认为人的理性能力不能解决形而上学问题,尽管它们有意义。

逻辑经验主义认为形而上学问题是没有意义的问题,因为它们既不能用经验证实,也不能用经验证伪。也就是说逻辑经验主义以其“经验证实”的意义标准判定了形而上学命题的无意义。在逻辑经验主义看来,一个陈述或命题,只有它可以被观察语句直接或间接地加以检验时,才能做出一个关于世界的论断。一个科学上的假说,只有被经验确证时,才能成为理论。而形而上学命题既不能被证实,也不能被证伪,人们不能从经验上做出任何断定,不能够用经验事实检验其表述的内容,也不能把它转化为观察语句。

石里克认为,一个命题的意义就是它的证实方法。他在《哲学的转变》一文中认为,“过去时代最严重的错误之一,是认为哲学命题的真正意义和最后内容可以用陈述来表达,即可以用知识来阐明,这就是形而上学的错误。形而上学者的努力一向集中在这一荒谬的目标上,要用知识来表达纯粹性质的内容 (事物的‘本质’ ),也就是要说那不可说的东西。性质是不能说的,只能显示在体验中,而认识与体验毫无关系”。在他看来,人们总是把形而上学理论说成是关于“真实存在”的学说,这实际上是把世界分为可直接感知的“现象世界”和自以为超越存在的“本质世界”或“超越的实在”。由于把世界分为两个,这便引起了认识论上的对立。“现象世界”是可直接认识的,而“本质世界”只是哲学家从现象中推出来的。他认为世界只有一个,那就是经验世界,也称“给与”的世界,这个世界背后并不存在什么“超越的实在”。他明确指出名词解释:“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必须固守在给与的范围内,超出这个给与的范围,如同形而上学家所做的那样,是不可能的,或者无意义的。”显然,石里克把哲学和科学加以区分,他认为科学是关于真的经验命题体系,研究的是命题的真理性,而哲学是发现命题意义的活动体系,研究的是命题的真正意义。哲学使命题得到澄清,科学使命题得到证实。

卡尔纳普在《世界的逻辑构造》中认为,形而上学由于“忽略了在不同逻辑类型中概念的区别”常常违反逻辑。他区分了“经验的实在”问题和“形而上学”的实在问题,认为前者是科学问题 ,后者是伪问题。伪问题不能用逻辑构造术语来论述,以与科学没有关系。他看来,一个句子是真是假可以由经验加以确证,而一个句子有无意义,则要看是否违反了语言的逻辑句法规则,只要不违反逻辑句法规则的句子,才有可能判定其真假,而违反逻辑句法规则的句子,是不能判定真假的。这样,逻辑句法规则就成为判定句子真假的前提条件。

代表著作名词解释:

(英)休谟著;吕大吉译,人类理智研究,北京名词解释:商务印书馆,1999

(法)奥古斯特•孔德著;黄建华译,论实证精神,北京名词解释:商务印书馆,2011.7

(德)鲁道夫•卡尔纳普著;陈启伟译,世界的逻辑构造,上海名词解释: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5、科学主义

科学主义是近代科学产生和科学家角色形成以后出现的,最初意指“作为科学家的方法、精神态度等”。科学主义是一个有多种含义的概念,它既可以是一种科学精神或科学态度或科学信念,一种绝对认识论或绝对方法论或绝对价值论,也可以是一种关于科学本质的哲学思潮或运动。

在科学主义的种种定义中,有的把科学知识绝对化,对科学知识之外的其他 知识如人文、伦理、美学等持虚无主义态度;有的把科学方法绝对化,以科学标准代替其他标准;有的把科学神圣化,认为科学就是真理有的则把科学的原则和 方法扩张到它之外的领域,使科学成为扩张主义。

科学主义认为自然科学是人类知识的典范,而且科学家描述的科学方法是获得那种能应用于现实知识的唯一手段的信仰。

代表著作名词解释:

(美)郭颖颐著;雷颐译,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名词解释:1900-1950,南京名词解释: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杨寿堪等,20世纪西方哲学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北京名词解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曾欢著,西方科学主义思潮的历史轨迹名词解释:以科学统一为研究视角,北京名词解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

6、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

在本体论上,自然主义意味着对超自然主义的反对;在传统上,这首先就是指对自然之外任何作为创造者或行为者的神的反对,比如犹太教与基督教中都有的上帝。自然主义者坚决主张,包括人类生活和社会在内的实体,就是那些存在于自然的因果秩序中的东西。一些自然主义者赞同唯物主义,而另一些则尽力避免。

在认识论上,自然主义意味着对所有形式的先验知识的反对,包括在认知上有效的更高层次的原理知识。自然主义者坚决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于人类与自然世界的互动,这包括了感官知觉,但也可能包括人类发明的技术和工艺,比如统计假说测试和显微镜。

自然主义者把亚里士多德,休谟和穆勒视力支持自然主义的典型代表,同时批判柏拉图,莱布尼茨和康德的反自然主义。达尔文可能是19世纪对自然主义唯一做出最重要贡献的人,尽管他不是哲学家,但无论是在哲学的还是生物学的意义上,他都是一位自然主义者。在《人类的由来》中,达尔文明确指出自然选择对于人类的意义,包括在生物学和心理学方面的意义,这样就削弱了反自然主义的形式,后者不仅在生物学中诉诸与自然无关的活力,而且也诉诸人类自由,价值和道德等,对于达尔文来说,这些假想的与自然无关的指示,全都仅仅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在20世纪,最大的自觉的自然主义哲学学派,是美国的实用主义,尤其是在杜威的工作中所例示的。实用主义者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取代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并把他们的人类生活观建基于达尔文生物学之上。二战后,因逻辑实证主义和更普遍的分析哲学的影响,实用主义走向了没落。运用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对康德的空间、时间和因果性等基本范畴作了自然化处理之后,赖辛巴赫、卡尔纳普以及其他逻辑经验主义者,把科学哲学视为是单独存在于科学概念、理论和方法的逻辑分析中的一种先验活动。同样,遵照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分析哲学家们所从事的就是“概念分析”工作,与自然科学具有清晰的分别。

最近以来,各种主要源自当代的思想,重新激发起对哲学和科学哲学中自然主义进路的兴趣。其一就是奎因的“自然化的认识论”,其表明了从把所有知识都还原为观察陈述集的逻辑经验主义纲领的失败,到由经验心理学来取代认识论的转变。激发科学哲学中自然主义进路的另一个来源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尽管库恩并非是明确的自然主义者,但他对科学如何发展的解释,事实上使用的就是建基于心理学(格式塔转换)或社会学(时代的变化)之上的自然主义手段、就他们试图为过去的科学成就提供说明和描述而言,科学史学家更愿意成为含蓄的自然主义者。

在最近这些认识论和科学哲学的自然主义进路中,只有进化的进路才明确诉诸早期的自然主义传统,即达尔文传统。坎贝尔极有影响力的论文“进化认识论”,考察了历史的先例和他自己几十年的工作;正如他清楚指出的,进化论思想在认识论和科学哲学中的应用,发生在各种不同的层次上,最基本的层次是关于人类感知(眼睛)、认知(大脑)和肌肉活动(手)的生物机制的进化。正像笛卡尔诉诸仁慈的上帝来赐予某些判断以可信性一样,进化的自然主义者也诉诸进化事实,来赋予日常判断以普遍可靠性,没有一种简单可靠性的合理层面,人类就不会获得进化。像笛卡尔的论证一样,如果将之视为是试图为所有知识建立一种绝对基础的话,则该论证就成了循环论证。因没有看到提供这种基础的任何可能方法,自然主义者对知识起源的这种进化论解释感到满意。其他人坚持—种外在于自然主义的论证,以表明传统的基础主义纲领不可能得到实行。在一个更高层次上,人们发现了对归纳原则的进化所作的社会生物学的说明。更抽象的意义上,赫尔对动物种群和科学共同体的进化,跟科学概念之间的严格同形现象作了论证。其他许多人则对自然选择论模型在科学发展中的较为宽松的应用一直感到满意。除了这种寻求知识绝对基础的愿望之外,科学哲学中通常对自然主义进路的反对还有,这样的进路仅仅局限于对科学家所做的工作进行描述;而事实上,科学哲学应当关心的是,给出如何来进行科学探索的规范模型——也就是科学合理性的模型,但在此也存在着一种使自然主义者达到规范化的方式。自然主义者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描述科学家所说和所做的事情上。它们就科学如何运行给出了理论的说明——比如,认知的或进化的说明。正像理论力学为火箭的设计提供基础一样,对科学如何运行给出强有力的理论解释,也就为提出科学实践和政策方面的合理建议提供了基础。因此,希望使用规范结论来反对自然主义的那些人,通过假设一种超越了“条件的”或“工具的”合理性的合理性观念,从而避开了这一问题。

代表著作名词解释:

Armstrong, D. 1981. Naturalism, Materialism, and First Philosophy. In: The Nature of Mind. The arvester Press Ltd.

Quine,W.1981.Five Milestones of Empiricism. In: Theories and Thing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美)杜威著;许巢清译,哲学的改造,北京名词解释:商务印书馆,1958

(美)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名词解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7、物理主义

“物理主义”一词最早由纽拉特和卡尔纳普于上世纪30年代引入。所谓物理主义,就是主张把物理语言作为科学的普遍语言,并在物理学的基础上,应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方法,从语言方面把“物理的”和“心理的”这两者统一起来。纽拉特等认为,作为各门科学基础的,不是由个人经验证实的原子命题,而是用一切人能理解的、即具有所谓“主体间性”的物理语言来表达的命题。各个专门科学的语言都可以再保存其原意的基础上被翻译成物理语言,各个专门学科的命题都可以翻译成相应的物理命题。卡尔纳普所谓的“物理语言”是指服务于公共观察和交流的语言,任何有意义的语句均可用这种通用语言来表达或转述。

对于这类逻辑实证主义者而言,物理主义并非如唯物主义一样是一个本体论学说,因为任何形式的形而上学在他们看来都是毫无意义的。物理主义对他们而言主要是一个语言学论题。

代表著作名词解释:

Neurath, O, 1931, ‘Physicalism: The Philosophy of the Vienna Circle’, in R.S. Cohen, and M. Neurath (eds.), Philosophical Papers 1913–1946, Dordrecht: D. 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 1983, pp. 48–51.

Carnap, R, 1932/33 ‘Psychology in Physical Language’, in A.J. Ayer (ed.), Logical Positivis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59, pp. 165–198.

卡尔纳普著;陈启伟译,世界的逻辑构造,上海名词解释: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8、逻辑主义

逻辑主义的基本思想在罗素1903年发表的《数学的原理》中已有大概的轮廓,罗素后来与怀特黑德合著的三大卷《数学原理》,是逻辑主义的权威性概述。按照罗素的观点“数学就是逻辑”,全部数学可以由逻辑推导出来——数学概念可以借逻辑概念来定义,数学定理可以由逻辑公理按逻辑规则推出。至于逻辑的展开,则是依靠公理化的方法进行,即从一些不定义的逻辑概念和不加证明的逻辑公理出发,通过符号演算的形式来建立整个逻辑体系。为了避免逻辑悖论,罗素创造了一套“类型论”。类型论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的层次,处在最低层的是0类型的对象,属0型的类构成1型类的对象,……如此等等。在应用类型的理论中,必须始终贯彻如下的原则名词解释:一定类的所有元素必须属于同一类型,类相对于其自身成员是高一级类型的对象。这样,集合本身就不能是它自己的成员,类型论避免了集合论悖论的产生。

罗素还进一步论述了关于命题函数的分支类型论,并引进了重要的“约化公理”,约化公理对任何层次的一个命题都确认存在着一个等价的0型命题函数。逻辑主义在将数学奠基于逻辑方面的巨大努力被许多数学家赞许并接受,但也遭到了严厉的批评。约化公理被指出是非逻辑公理而不符合将数学化归为逻辑的初衷,按照类型论建立数学开展起来极为复杂。事实上,罗素和怀特黑德的体系一直是未完成的,在很多细节上是不清楚的。尽管如此,逻辑主义以纯粹符号的形式实现逻辑的彻底公理化,特别是罗素、怀特黑德《数学原理》第二、三卷提出的“关系算术理论”,建立了完整的命题演算与谓词演算系统,这一切构成了对现代数理逻辑的重大贡献。

代表著作名词解释:

Whitehead, A.N. and B. Russell, Principia Mathematic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10.

9、西方马克思主义

现代西方国家中存在一种反对列宁主义但又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潮。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俄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但中西欧革命却遭到了失败。卢卡奇、柯尔施等人在总结革命失败原因,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认为革命失败原因就在于无产阶级之阶级意识的丧失,而这又是第二国际庸俗经济决定论所导致的;同时,这也证明俄国革命道路在中西欧是行不通的。到1923年,卢卡奇、柯尔施分别著书,试图把马克思主义解释成为一种人道主义,并强调马克思思想与黑格尔思想的连续性。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内,有两种不同的趋向名词解释:①按照黑格尔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的精神解释和发挥马克思主义,被称作“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②按照新实证主义、结构主义的精神解释和发挥马克思主义,被称作“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逐渐不适应历史运动,并对非马克思主义获得的成就加以排斥,因而经常处在不理解工人阶级和其他阶级的变化发展的经验的危险之中。为了防止和克服这种危险,“西方马克思主义”断然反对“教条主义”,主张由每一代来“重新发现”、“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 在“重新发现”和“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趋向和流派,都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某个方面,而指责、否定其另一个方面;都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对立起来,并按照自己的需要批评恩格斯和列宁阐述的某些原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趋向和流派一致强调借用资产阶级思想的伟大成就,它们或者从现代西方哲学的某些流派那里系统借用概念、术语和范畴,或者进而用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的某些思想去“补充”和“革新”马克思主义,由此形成马克思主义同形形色色资产阶级哲学流派的混合物。

代表著作名词解释:

卢卡奇著,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历史与阶级意识名词解释: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北京名词解释:商务印书馆,2011,6

马克斯•霍克海默著,渠敬东,曹卫东译,启蒙辩证法名词解释:哲学断片,上海名词解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赫伯特•马尔库塞著,黄勇,薛民译,爱欲与文明,上海名词解释: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萨特著,徐懋庸译,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关于实践的集合体的理论,北京名词解释:商务印书馆,1963

尤尔根•哈贝马斯著,郭官义译,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北京名词解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10、唯物主义与实在论

实在论认为,物质对象存在于我们之外,并独立于我们的感觉经验。因此,实在论对立于唯心论,后者认为,并没有独立于我们的知识或意识而存在的物质对象或外部实在,整个宇宙的存在依赖于心灵或某种意义上的精神。

对于实在论者来说,我们最终能在多大程度、以何种方式认识对象的问题是认识论的问题,它们非常不同于对象的本体论问题。

根据“实在”程度的不同,可以表述为名词解释:弱实在论。某些东西以独立于心智的方式客观存在。常识实在论。当前的常识与科学设定的大多数可观察的物理类型下的实体,以独立于心智的方式客观存在。科学实在论。当前的科学设定的大多数不可观察的物理类型下的实体,以独立于心智的方式存在。强科学实在论。科学设定的大多数不可观察的类型下的实体,以独立于心智的方式客观存在,并遵循科学的定律。

代表著作名词解释:

德维特著;郝苑译,实在论与真理,北京名词解释:科学出版社,2013,7

夏佩尔著;褚平,周文彰译,理由与求知名词解释:科学哲学研究文集,上海名词解释: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3

希拉里•普特南著;童世骏,李光程译,理性、真理与历史,上海名词解释: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唐纳德•戴维森著;牟博选编,真理、意义与方法名词解释:戴维森哲学文选,北京名词解释:商务印书馆,2012

蒯因著;江天骥等译,从逻辑的观点看,上海名词解释: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

斯特劳森著;江怡译,个体——论描述的形而上学,北京名词解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1、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是一种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是一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它可以指任何以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它认为人存在的意义是无法经由理性思考而得到答案的,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

其最突出的命题是名词解释:世界没有终极的目标;人们发现自己处于一个隐隐约约而有敌意的世界中;人们选择而且无法避免选择他们的品格、目标和观点;不选择就是一种选择,即是选择了“不选择”;世界和我们的处境的真相最清楚地反映在茫然的心理不安或恐惧的瞬间。

其最著名和最明确的倡议是萨特的格言名词解释:“存在先于本质”。他的意思是说,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没有天经地义的道德或灵魂。道德和灵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创造出来的。人没有义务遵守某个道德标准或宗教信仰,却有选择的自由。要评价一个人,要评价他的所作所为,而不是评价他是个什么人物,因为一个人是由他的行动来定义的。

代表著作名词解释:

(法)萨特著;陈宣良等译,存在与虚无,北京名词解释:三联书店,2012

(法)萨特著;周煦良,汤永宽译,上海名词解释: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德)马丁•海德格尔著;陈嘉映, 王庆节合译,存在与时间,北京名词解释:三联书店,2012

(丹)索伦•奥碧•克尔凯郭尔著;京不特译,畏惧与颤栗,北京名词解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12、诠释学

诠释学是一门研究理解和解释的学科。最初为了正确的理解和解释《圣经》产生了神学诠释学。后来将这种理解和解释的学问用于法律或法典,产生了法学诠释学。诠释学作为一门关于理解和解释的系统理论是由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完成的,不过他们的理论都没有超出方法论和认识论的研究,属于古典的或传统的诠释学。

海德格尔将传统诠释学从方法论和认识论性质的研究转变为本体论性质的研究,通过对此在的时间性分析,把理解作为此在的存在方式来把握,从而使诠释学由精神科学的方法转变为一种哲学。伽达默尔秉承海德格尔的本体论转变,按照他的看法,诠释学绝不是一种方法论,而是人的世界经验的组成部分。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第2版序言中写到名词解释:“我们一般所探究的不仅是科学及其经验方式的问题,我们探究的是人的世界经验和生活实践的问题。借用康德的话来说,我们是在探究名词解释:理解何以可能?这是一个先于主体性的一切理解行为的问题,也是一个先于理解科学的方法论及其规范和规则的问题。我认为海德格尔对人类此在的时间性分析已经令人信服的表明名词解释:理解不属于主体的行为方式。而是此在本身的存在方式。本书中的‘诠释学’概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它标志着此在的根本运动性,这种运动性构成此在的有限性和历史性,因而也包括此在的全部世界经验。”

哲学诠释学乃是探究人类一切理解活动得以可能的基本条件。试图通过研究和分析一切理解现象的基本条件或找出人的世界经验,在人类的有限性的历史性的存在方式中发现人类与世界的根本关系。

诠释学领域目前至少可以通过六种相当明确的方式进行界定名词解释:①圣经注释的理论②一般的语文学方法论③所有的语言理解之科学④精神科学的方法论基础⑤存在和存在论的理解之现象学⑥既是恢复性又是反偶像崇拜的诠释体系,人们借此把握隐含于神话和象征背后的意义。

代表著作名词解释:

伽达默尔著;洪汉鼎译,诠释学Ⅰ.Ⅱ名词解释:真理与方法,北京名词解释:商务印书馆,2007

(德) 马丁•海德格尔著;陈嘉映, 王庆节合译,存在与时间,北京名词解释:三联书店,2012

帕尔默著;潘德荣译,诠释学,北京名词解释:商务印书馆,2012

13、现象学

现象学最初可以被定义对经验或者意识的结构进行的研究,但是现在给现象学的领域划定一个界限很难完成。一个现象学家必须是明确或不明确的采用下面两种方法名词解释:

认为直观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和最后检验标准,并且对这种直观尽可能如实的给以文字的描述。

对于本质结构的洞察,这是哲学知识的真正可能性和需要。

考虑到现象学中的一些边缘人物,我们给现象学的概念做四种区分。

最广义的现象学概念。这种现象学能把那些符合上述客观标准但主观上没有参加现象学运动的人包括进来。

广义的现象学。如在1913年“宣言”中所陈述的那种现象学。

严格意义上的现象学。它除去寻求直观的体验和对本质的直观研究之外,特别注意显现,即注意具有最任何性质的事物主观地在经验中显现的本质方式。

最严格意义上的现象学。这是由胡塞尔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是意义上的现象学,但又使用了被称作“现象学还原”的特殊方法,并且在这种方法的基础上特别注意对事物的显现在意识中并且由意识构成的那种方式。

代表著作名词解释:

(美)施皮格伯格著;王炳文,张金言译,现象学运动,北京名词解释:商务印书馆,2011

(德)埃德蒙德•胡塞尔著;倪梁康译;现象学的观念:五篇讲座稿,人民出版社,2007

(德)埃德蒙德•胡塞尔著;王炳文译,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北京名词解释:商务印书馆,2011.7

(德)马丁•海德格尔著;陈嘉映, 王庆节合译,存在与时间,北京名词解释:三联书店,2012

(法)莫里斯•梅洛-庞蒂著;姜志辉译,知觉现象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德)马克思•舍勒著;刘小枫主编,哲学与现象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美)唐•伊德著;韩连庆译,技术与生活世界:从伊甸园到尘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4、儒家学说与自然科学(Confucianism and Science)

近代科学之所以未在中国产生是否由于受到了儒家思想的不利影响?这是深受中外学者关注并引起过广泛争论的课题。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就在不断探求其答案。现代新儒家大多承认中国古代只有科学的萌芽,而理论科学则不甚发达,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尤为缺乏。也有少数人不承认古代中国文化中缺乏近代科学的要素。

在现代新儒家中,梁漱溟和冯友兰等人对儒学在科学发展中的消极作用论述较多。梁认为,中国文化的明显特征之一就是学术不朝着科学前进,关键原因是儒家的人生态度使然,中国人的安分、知足、寡欲,而绝不追求物质享乐,这与西方人爱好分析自然、征服自然、改造环境和怀疑一切的人生态度全然走的不是同一条路,所以,假使西方文化不同我们接触,中国是完全闭关与外间不通风的,就是再走三百年、五百年、一千年也断不会有轮船、火车、飞行艇和科学方法产生出来的。冯友兰也认为,中国没有科学,是因为按照她自己的价值标准,她毫不需要。

现代新儒家中大多数人则在承认儒家的价值观有妨碍科学发展成分的同时,更多地强调儒学并非是从根本上反科学的,而是有利于科学的,或者至少是可以共存的。贺麟曾在 《儒家思想的新开展》中说,儒学与科学是相互独立的,不存在儒学阻碍科学发展的问题。

代表著作名词解释:

(英)李约瑟著;陈立夫主译,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南昌名词解释: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

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上海名词解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梁淑敏著,中国文化要义,上海名词解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张君劢著,明日之中国文化,长沙名词解释:岳麓书社,2012

熊十力著,中国历史讲话名词解释:中国哲学与西方科学,上海名词解释: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9418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3
下一篇 2022-1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