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路基路面专业术语?

什么是路基路面专业术语?,第1张

什么是路基路面专业术语? 将自然条件大致相近并且从事公路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时有许多共性因素可以相互参考者划分为同一区划。

2. 路基临界高度:名词解释:与分界稠度相对应的路基离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的高度称为路基临界高度h.

3. 平均稠度:名词解释: 用以判别路基干湿类型的路槽地面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各分层土样稠度的算术平均值。

4. 路拱:名词解释:为了保证路面上雨水及时排出,减少雨水对路面的浸润和渗透,减弱路面的结构强度,路面表面应做成直线型或抛物线形的路拱。

5. 柔性路面:名词解释:包括各种未经处理的粒料基层和各种沥青面层,碎石面层或块石面层组成的路面结构。主要靠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承受车辆荷载的作用。

6. 刚性路面:名词解释:主要只用水泥混凝土做面层或基层的路面结构。主要靠水泥混凝土板的抗弯拉强度承受车辆荷载的作用。

7. 双圆荷载图示:名词解释:对于双轮组车轴,若每一侧的双轮用两个圆表示,则称为双圆荷载。相应车轮荷载计算图示为双圆荷载图示。

8. 劲度模量:名词解释:

9. 累计当量轴次:名词解释:基于现有交通量,轴载组成以及增长规律的调查和估计,将道路上行驶的汽车轴载与通行次数按照等效原则换算为当量标准轴载的累计作用次数。

10. 路基工作区:名词解释:

11. 土基回d模量:名词解释:用以反映土基在瞬时荷载作用下可恢复变形性质的物理参数。

12. 地基反应模量:名词解释:WINKLER地基模型描述土基工作状态时压力P与弯沉L之比。

13. 加州承载比:CBR:名词解释:用以评定土基及路面材料承载能力的指标,以材料与高质量标准碎石的抵抗局部荷载压入变形能力的相对比值表示CBR值。

14. 疲劳破坏:名词解释:由于材料为结构的局部不均匀,诱发应力集中而出现微损伤,在应力重复作用之下微量损伤逐步累计扩大,终于导致结构破坏,称为疲劳破坏。

15. 滑坡:名词解释:一部分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一滑动面滑动。

16. MINER:定律:名词解释:各级荷载作用下材料疲劳损坏具有线性可叠加性质,据此计算各级荷载作用下材料的综合疲劳损伤。

17. 沉陷:名词解释:指路基表面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

18. 路基边坡坡度:名词解释:边坡坡度H与边坡宽度b之比。通常高度取值为H=1,边坡坡率表达为1名词解释:n(路堑)或1:m(路堤)。

19. 高路堤:名词解释:填土高度高于18m的土质路堤和大于20m的石质路堤。

20. 一般路基:名词解释:填土高度在1.5~18m范围内的路堤。

21. 路堤:名词解释:全部用岩土填筑的路基。

22. 路堑:名词解释:全部在天然路面开挖而成的路基。

23. 路基高度:名词解释:指路堤的填筑高度和路堑的开挖深度,是路基设计标高与路面标高之差。

24. 工程地质法:名词解释:通过长期的实践和大量的资料调查,拟定不同的土质类别及其所处状态下的边坡稳定值参考数据,在实际工程边坡设计时,将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作比拟,采用类似条件下的边坡稳定值作为设计值的边坡稳定分析方法。

25. 圆弧法:名词解释:假定滑动面为一圆弧,将圆弧滑动面上的土体划分为若干土条,依次计算每一土条沿滑动面的下滑力和抗滑力,然后叠加计算出整个土体稳定性系数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26. 浸水路堤:名词解释:受到季节性或长期浸水的沿河路堤,河滩路堤等均称浸水路堤。

27. 陡坡路堤:名词解释:修筑于地面横坡度大于1名词解释:2.0的陡峻山坡上的路堤。

28. 力学法:名词解释:假定几个不同的滑动面,按力学平衡性原理对每个滑动面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从中找出极限滑动面,按此极限滑动面的稳定程度来判断边坡稳定性的边坡稳定分析方法。

29. 力学法:名词解释:在计算机和图解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成待查的参考数据表格,用查找参考数据表的方法来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的边坡稳定分析方法。

30. 圆心辅助线:名词解释:为了较快的找到极限滑动面,减少试算工作量,根据经验而确定的极限滑动圆心位置搜索直线。

31. 当量土柱高:名词解释:在边坡稳定性分析时,以相等压力等效替代车辆设计荷载的土层厚度。

32. 排水固结法:名词解释:利用地基排水固结规律,采用各种排水技术措施处理饱和软弱土的一种方法。

33. 换填土层法:名词解释:将基底下一定范围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砂,碎石,灰土等以及其他性能稳定,无侵蚀的材料,并予以压实的地基处理方法。

34. 重锤夯实法:名词解释:利用起重机将重锤提高倒一定高度,然后使其自由下落,重复夯击,将地基表层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

35. 坡面防护名词解释::保护路基边坡表面免收雨水冲刷,减缓温差和湿差变化的影响,防止和延缓软弱沿途表层的风化,碎裂,剥蚀演变,从而保护边坡整体稳定性的防护措施。

36. 堤岸防护:名词解释:针对沿河滨海,河滩路堤挤水泽路堤而采取的防止水流破坏和加固堤岸的防护措施。

37. 强夯法:名词解释:利用几十吨重锤从高处落下,反复多次夯击路面,对地基进行强力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

38. 化学加固法:名词解释:利用化学溶液或胶结剂,采用压力灌注或搅拌混合等措施,使土颗粒胶结起来,达到加固目的。

39. 挡土墙:名词解释:为防止土体坍塌而修筑的,主要承受侧向土压力的墙式建筑物。

40. 主动土压力:名词解释:当挡土墙向外移动时,土压力随之减小,直到墙后土体沿破裂面下滑而处于极限平衡状态,作用于强背的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

41. 被动土压力:名词解释:当挡土墙土体挤压移动时,土压力随之增大,土体被推移向上滑动处于极限平衡状态,作用于土体对强背的抗力称为被动如压力。

42. 锚定板挡土墙::由钢筋混凝土墙面,钢拉杆,锚定板以及其间的填土共同组成的一种组合挡土结构。

43. 第二破裂面:名词解释:当墙后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破裂棱体并不沿墙背或假象墙背滑动,而是沿着第一破裂面与假想墙背之间的另一破裂面滑动,该破裂面称为第二破裂面。

44. 力学—经验法名词解释::利用力学原理分析路面结构在荷载和环境作用下的力学响应量,建立力学响应量与路面使用性能之间的关系模型,路面设计按使用要求,运用关系模型完成结构设计。

45. 标准轴载:名词解释:我国路面设计用单轴双轮组100KN作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

46. 半刚性基层名词解释::主要使用水泥,石灰或工业废渣等无机结合料,对级配集料做稳定处理的基层结构。

47. 柔性基层:名词解释:主要采用沥青处置的级配碎石和无结合料的级配碎石修筑的基层结构。

48. 刚性基层:名词解释:采用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修筑基层混凝土板而形成的沥青路面基层结构。

49. 沥青路面垫层:名词解释:位于基层以下主要用于路基状况不良路段确保路面结构不受路基中滞留自由水浸蚀以及冻融危害的沥青路面结构层。

第一节 路基

第6.1.1条 路基 subgrade

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

第6.1.2条 路堤 embankment

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

第6.1.3条 路堑 cutting

低于原地面的挖方路基。

第6.1.4条 半填半挖式路基 part-cut part-fill subrade

在一个横断面内,部分为路堤、部分为路堑的路基。

第6.1.5条 台口式路基 benched subgrade

在山坡上,以山体自然坡面为下边坡,全部开挖而成的路基。

第6.1.6条 路基宽度 width of subgrade

在一个横断面上两路肩外缘之间的宽度。

第6.1.7条 路基设计高程 design elevation of subgrade

指路基外缘、路中心线或中央分隔带边缘线的设计高程。

第6.1.8条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minimum height of fill

为保证路基稳定,根据土质、气候和水文地质条件所规定的路肩边缘至原地面的最小高度。

第6.1.9条 边坡 side slope

为保证路基稳定,在路基两侧做成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

第6.1.10条 边坡坡度 grade of side slope

边坡的高度与宽度之比。

第6.1.11条 (边)坡顶 top of slope

路基边坡的最高点。挖方路基为边坡与原地面相接处,填方路基为路肩外缘。

第6.1.12条 (边)坡脚 toe of slope

路基边坡的最低点。填方路基为边坡与原地面相接处,挖方路基为边坡底。

第6.1.13条 护坡道 berm

当路堤较高时,为保证边坡稳定,在取土坑与坡脚之间,沿原地面纵向保留的有一定宽度的平台。

第6.1.14条 边坡平台 plain stage of slope

当路堤较高时,为保证边坡稳定,在边坡坡面上沿纵向做成的有一定宽度的平台。

第6.1.15条 碎落台 stage for heaping soil and brocken rock

在路堑边坡坡脚与边沟外侧边缘之间或边坡上,为防止碎落物落入边沟而设置的有一定宽度的纵向平台。

第6.1.16条 护坡 slope protection

为防止边坡受冲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的统称。

第6.1.17条 挡土墙 retaining wall

为防止路基填土或山坡岩土坍塌而修筑的、承受土体侧压力的墙式构造物。

第6.1.18条 重力式挡土墙 gravity retaining wall

依*墙身自重抵抗土体侧压力的挡土墙。

第6.1.19条 衡重式挡土墙 balance weight retaining wall

利用衡重台上部填土的重力和墙体重心后移而抵抗土体侧压力的挡土墙。

第6.1.20条 悬臂式挡土墙 cantilever retaining wall

由立壁、趾板、踵板三个钢筋混凝土悬臂构件组成的挡土墙。

第6.1.21条 扶壁式挡土墙 counterfort retaining wall

沿悬臂式挡土墙的立臂,每隔一定距离加一道扶壁,将立壁与踵板连接起来的挡土墙。

第6.1.22条 柱板式挡土墙 pile and plank retaining wall

由立柱、挡板、腰梁、腰板、基座和拉杆组成,借助腰板上部填土的重力平衡土体侧压力的挡土墙。

第6.1.23条 锚杆式挡土墙 anchored retaining wall by tie rods

由钢筋混凝土板和锚杆组成,依*锚固在岩土层内的锚杆的水平拉力以承受土体侧压力的挡土墙。

第6.1.24条 锚锭板式挡土墙 anchored bulkhead retaining wall

由钢筋混凝土墙板、拉杆和锚锭板组成,借埋置在破裂面后部稳定土层内的锚锭|考试大|板和拉杆的水平拉力,以承受土体侧压力的挡土墙。

第6.1.25条 加筋土挡土墙 reinforced earth retaining wall

由填土、拉带和镶面砌块组成的加筋土承受土体侧压力的挡土墙。

第6.1.26条 石笼 rock rilled gabion

为防止河岸或构造物受水流冲刷而设置的装填石块的笼子。

第6.1.27条 抛石 riprap

为防止河岸或构造物受水流冲刷而抛填较大石块的防护措施。

第二节 路基土

第6.2.1条 砂性土 sandy soil

含砂土粒较多且具有一定粘性的土。压实后水稳性好,强度较高,毛细作用小。

第6.2.2条 粘性土 cohesive soil

含粘土粒较多,透水性较小的土。压实后水稳性好,强度较高,毛细作用小。

第6.2.3条 粉性土 silty soll

含粉土粒较多的土。水稳性差,毛细作用大,干燥时有较高强度,随含水量的增加强度显著下降。

第6.2.4条 黄土 loess

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多孔性具有柱状节理的黄色粉性土,湿陷性黄土受水浸湿后会产生较大的沉陷。

第6.2.5条 盐渍土 salty soil

不同程度的盐碱化土的统称。在公路工程中一般指地表下1.0m深的土层内易溶盐平均含量大于0.3%的土。

第6.2.6条 膨胀土 expansive soil

具有较大的吸水后显著膨胀、失水后显著收缩特性的高液限粘土。

第6.2.7条 红粘土 red clay

碳酸盐类岩石在亚热带温湿气候条件下经风化后形成的褐红色粘性土。压实后水稳性较好,强度较高。

第6.2.8条 软土 soft soil

主要是由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的淤泥沉积物及少置腐殖质所组成的土。

第6.2.9条 淤泥 mud

在静水和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含有机质的细粒土。其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1.5。当天然孔隙比小于1.5而大于1.0时,称淤泥质土。

第6.2.10条 冻土 frozen soil

温度低于0℃且含有冰晶的土。

第6.2.11条 季节性冻土 seasonal frozen soil

冬季冻结春季融化的土层。自地表面至冻结层底面的厚度称冻结深度。

第6.2.12条 多年冻土(永冻土) permafrost

持续三年或三年以上的冻结不融的土层。其表层冬冻夏融,称季节融化层。多年冻土层顶面距地表的深度,称冻土上限,是多年冻土地区道路设计的重要数据。

第6.2.13条 饱和土 saturated soil

土体内的孔隙基本上被水充满的土。

第三节 道路排水

第6.3.1条 路基排水 subgrade drainage

为保证路基稳定而采取的汇集、排除地表或地下水的措施。

第6.3.2条 地表水 surface water

降水后在地表形成的径流及滞留在低洼处的水。

第6.3.3条 地下水 underground water

存在于地表以下岩石或土层的孔隙、裂隙中的水。

第6.3.4条 毛细水 capillary water

地下水受土粒间孔隙的毛细作用上升的水分。

第6.3.5条 边沟 intercepting ditch

为汇集和排除路面、路肩及边坡的流水,在路基两侧设置的水沟。

第6.3.6条 截水沟 intercepting ditch

为拦截山坡上流向路基的水,在路堑坡顶以外设置的水沟。

第6.3.7条 排水沟 drainage ditch

将边沟、截水沟和路基附近低洼处汇集的水引向路基以外的水沟。

第6.3.8条 急流槽 chute

在陡坡或深沟地段设置的坡度较陡、水流不离开槽底的沟槽。

第6.3.9条 跌水 drop water

在陡坡或深沟地段设置的沟底为阶梯形,水流呈瀑布跌落式通过的沟槽。

第6.3.10条 蒸发池 evaporation pond

在气候干旱地区的排水困难路段,于道路两侧每隔一定距离,为汇集边沟流水任其蒸发所设置的积水能。

第6.3.11条 盲沟 blind drain;blind ditch

在路基或地基内设置的充填碎、砾石等粗粒材料并铺以倒滤层(有的其中埋设透水管)的排水、截水暗沟。

第6.3.12条 渗水井 seepage well

为将边沟排不出的水渗到地下透水层中而设置的充填碎、砾石等粗粒材料并铺以倒滤层的竖井。

第6.3.13条 过水路面 ford

通过平时无水或流水很少的宽浅河流而修筑的在洪水期间容许水流浸过的路面。

第6.3.14条 暴雨强度 intensity of rainstorm

降雨的集中程度。一般以一次暴雨的降雨量、最大瞬间降雨强度、小时降雨量等表示。

第6.3.15条 (排水)设计重现期 design frequency

设计暴雨强度出现的周期。是道路排水设计的标准。

第6.3.16条 街道排水 street drainage

为排除街道路面上的降水而采取的排水措施。

第6.3.17条 管道排水 pipe drainage

利用设在地下的相互连通的管道及相应设施,汇集和排除道路的地表水。

第6.3.18 条渠道排水 gutter drainage

利用设在地面上的沟渠及相应设施,汇集和排除道路的地表水。

第6.3.19条 (立体交*)泵站排水 drainage by pumping station

利用泵站排除立体交*下穿路段地表水的措施。

第6.3.20条 雨水口 inlet;gully

管道排水系统汇集地表水的设施,由进水箅、井身及支管等组成。

第6.3.21条 检查井 manhole

在地下管线位置上每隔一定距离修建的竖井。主要供检修管道、清除污泥及用以连接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的管线使用。

第6.3.22条 雨水口支管 branch pipe of inlet

将雨水口汇集的水输入到排水管道的引水支管。

第6.3.23条 泄水口 drain opening

道路管道排水系统或渠道排水系统的出水口。

第四节 路基施工

第6.4.1条 压实 compaction

对土或其他筑路材料施加动的或静的外力,以提高其密实度的作业。

第6.4.2条 压实度 degree of compaction

土或其他筑路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标准最大干密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第6.4.3条 (标准)最大干密度 maximum dry unit weight

按照标准击实试验方法,土或其他筑路材料在最佳含水量时得到的干密度。

第6.4.4条 填方 fill

路基表面高于原地面时,从原地面填筑至路基表面部分的土石体积。

第6.4.5条 挖方 cut

路基表面低于原地面时,从原地面至路基表面挖去部分的土石体积。

第6.4.6条 借土 borrow earth

为填筑路基,在沿线或路线以外选定的地点所取的土。

第6.4.7条 弃土 waste

利用挖方填筑路基所剩余的土或不适宜筑路而废弃的土。

第6.4.8条 取土坑 borrow pit

在道路沿线挖取土方填筑路基或用于养护所留下的整齐土坑。

第6.4.9条 弃土堆 waste bank

将开挖路基所废弃的土地放于道路沿线一定距离的整齐土堆。

第6.4.10条 回填土 back-filing

工程施工中,完成基础等地面以下工程后,再返还填实的土。

第6.4.11条 软弱地基 soft ground

天然含水量过大,承载力低,在荷载作用下易产生滑动或固结沉降的地基。

第6.4.12条 强夯法 dynamic consolidation

为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用重锤自一定高度下落夯击土层使地基迅速固结的方法。

第6.4.13条 预压法 preloading method

为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和减少构造物建成后的沉降量,预先在拟建构造物的地基上施加一定静荷载,使地基土压密后再将荷载卸除的压实方法。

第6.4.14条 反压护道 loading berm

为防止软弱地基产生剪切、滑移,保证路基稳定,在路堤两侧填筑起反压作用的具有一定宽度和厚度的土体。

第6.4.15条 砂井(砂桩) sand drain (sand pile)

为加速软弱地基排水固结,在地基中钻孔,灌入中、粗砂而成的排水柱体。将砂灌入织袋放进孔内形成的井,称袋装砂井。

第6.4.16条 排水砂垫层 sand mat of subgrade

为加速软弱地基的固结,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在路堤底部铺设的砂层。

第6.4.17条 石灰桩 lime pile

为加速软弱地基的固结,在地基上钻孔并灌入生石灰而成的吸水柱体。

第6.4.18条 固结 comsolidation

在荷载或其他因素作用下,土体孔隙中水分逐渐排出、体积压缩、密度增大的现象。

第6.4.19条 保温护道 thermal insulation

在多年冻土地区,路堤两侧用保温材料填筑的具有一定宽度和厚度的护道。其作用是防止自然或人为因素改变地面温度,造成冻土融化而影响路基的稳定。

第6.4.20条 土石方爆破 blasting procedure

在筑路工程中,使用炸药爆破开挖土石方的方法。

第6.4.21条 抛掷爆破 blasting for throwing rock 炸药爆炸时,被爆破岩体的一部分沿最小抵抗线方向抛出的爆破方法。

第6.4.22条 爆破漏斗 blasting crater

抛掷爆破时所形成的爆破坑。其半径r与最小抵抗线w之比称爆破作用指数,即r/W=n。当n=1时,所形成的漏斗称标准抛掷爆破漏斗,当n<1时,称减弱抛掷爆破漏斗,当n>1时,称加强抛掷爆破漏斗。

第6.4.23条 松动爆破 blasting for lossening rock

炸药爆炸时,岩体被破碎松动但不抛掷的爆破方法。

第6.4.24条 爆破作用圈 acting circles of blasting

炸药爆炸时所产生的膨胀力和冲击波,以药包为中心向四周传播的同心圆。从中心向外依次为压缩圈、抛掷圈、破裂圈和振动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9450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3
下一篇 2022-1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