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生活,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旅游。现在独居的群体越来越多。
《2021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20年,中国共有49416万户家庭,其中“一人户”超过1.25亿户,占比超过25%。
为什么一家的规模这么大?会给经济社会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怎么处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冯接受了《中国新观察》栏目的专访,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读。
采访摘录如下:
Zhongxin.com记者:根据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共有49416万户,其中“一人户”有12549007户,超过1.25亿户,占比超过25%。这个数字是什么意思?
冯:中国有1.25亿单亲家庭。这个规模很大,占比超过25%,在国际横向比较中并不低。
从结构上看,我国目前的一人家庭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老人的一人家庭,即老人的一人家庭,另一部分是年轻人的一人家庭。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国有2.64亿老年人。2015年的相关调查已经显示,当时,空的空巢老人(老年夫妇)和独居老人占老年人口的50%以上。近年来,独居老人的数量进一步增加,而年轻人中的个体家庭现象也进一步增加。
随着人均寿命的提高、代际价值观的差异和独身主义的兴起,我国单亲家庭的规模和比例在不断扩大,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能简单定义为好坏。但全社会要高度重视其占比和上升速度。
众信。com记者:“一人户”如此之多,以至于社会上独居的人数似乎与日俱增。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冯:现在一个人的家庭占所有家庭的1/4,这背后有许多经济和社会原因。从具体内容来看,老年人和年轻人单身户增加的原因是不同的。
单户老人方面,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老人的数量和比例都在进一步增加。总的来说,女性的平均寿命高于男性。如果老年夫妇中有一方先去世,就会留下一个老人,成为一个单独的家庭。同时,由于家庭观念的改变和代际价值观的差异,子女和老人共同生活的比例越来越低。所有这些因素导致老年人中独居家庭的数量和比例进一步增加。
在年轻的单户家庭方面,许多年轻人在就业之初就选择独自生活。一方面,大部分年轻人属于跨区域流动就业,客观上无法与父母同住。另一方面,即使和父母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没有父母独自生活的比例也在进一步增加,因为生活观念、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差异,以及对独立和自由的渴望空。
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经历了快速的社会变革,住房条件改善,自我满足盛行,晚婚甚至不婚的人数增加。不同代人的价值观和认知差异很大,跨代生活会产生很多矛盾。在这种背景下,青年群体中独居的人数和比例在进一步增加。
众信。com记者:户均人口下降到3人以下,“一人户”规模增大。会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挑战?
冯:单户家庭不断增长带来的问题和挑战逐渐凸显,主要体现在:
第一,家庭养老供给不足的问题。随着独居老人的增多,有必要加快发展居家社区养老。同时,独居老人也有自己特定的需求,比如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疾病监测系统,以保证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得到及时治疗,增加居住环境的安全感和安心感。因此,在养老服务建设中,要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更加方便、实惠、贴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总的来说,目前这方面的需求很大,但缺口也很大。
二是能否得到心理安慰。独居的人需要精神上的照顾。如果他们长期独自生活,没有一个好的渠道来缓解情绪,他们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2008年,一些国家的自闭症人数增加,这与独居人口比例增加有关。虽然目前这个问题在中国的比例还不算太高,但潜在影响不容忽视。
第三,年轻人家庭责任感不强。一般来说,独居的年轻人与家庭的联系更弱,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承担家庭责任的意愿也会变弱。
第四,影响生育和人口发展的问题。如果让自己独居的年轻人增多,对婚姻、家庭、保持适当的生育水平都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这方面也需要我们注意。
「一人户」的增加会给经济和社会带来哪些新的机遇?
冯:随着单身家庭数量的增加,单身经济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产生了一些新的需求,也在催生一些新产品、新服务、新产业、新商业模式。
比如一个人的商品一天比一天卖得好,最小化是大势所趋。会有更多的产品满足一个人在吃、住、行等方面的需求。、100g大米、50ml威士忌、一人份火锅、迷你家电、迷你KTV……一人份的商品会有更大的市场机会。
未来,会有更多的商业模式专门针对独居人群。比如为独居老人提供疾病监测和保障服务。解决独居年轻人不愿意做家务,不会做饭的服务。整体来看,很多原本由家庭提供的服务需要转变为社会提供的服务,订餐、家政等需求会进一步增加。在方便和时间上花钱的“懒惰经济”可能会变得更加流行。
此外,独居的人需要情感寄托,宠物等可以提供精神寄托的行业也会有很大发展,是家庭情感的替代品。还有智能管家、陪护机器人等。这也将成为有希望的领域。
总之,在单一经济下,个性化、专属化、品质化的消费场景会更受欢迎。健身、旅游等以个人为导向的兴趣俱乐部也越来越多,为独居青年提供了一个在家庭之外充分交流和宣泄情感的平台。
众信。com记者:在生育率下降、家庭数量减少、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家庭规模持续缩小。公共政策应该如何应对?
冯:从历史的变化来看,中国的家庭规模在缩小,而且这种趋势在近几年变得更加明显。资料显示,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平均每户4.33人,1964年上升到4.43人,1982年开始下降。平均家庭规模降至4.41人,2000年降至3.44人,2010年降至3.10人,2020年降至2.62人,跌破三口之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家庭规模的变化一方面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经济和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女性劳动参与率提高,居民受教育年限增加,社会整体对“养儿防老”的依赖程度降低,城市化进程推进,生育教育成本增加,这些都导致生育率下降。
然而,保持适当的家庭规模和生育水平是一个国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鉴于上述趋势,有必要采取措施防止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并应对单身家庭的上升趋势。
我该怎么办?一方面,要扭转不愿结婚生育的价值取向,在全国倡导婚姻、家庭和生育的重要性,强调人口生育的意义,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生育的价值和对家庭、社会的责任,减少一些人对婚姻、家庭和生育的负面印象。
独身主义兴起的时间并不长,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长期独居给自己的身心和社交发展带来的一些问题。因此,要营造有利于婚育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引导他们形成更加积极的婚姻家庭和生育观,而不是婚育不分的态度。一个人年轻的时候生活真的很潇洒,可以随心所欲,没有育儿的烦恼和负担。但是,到了中老年,有些问题真的是一个人无法承受的。
同时也需要政策和服务的支持。很多人主观上不想一个人生活,但客观上因为各种原因处于这种状态。营造更好的婚育环境,一方面需要提供更加完善的婚恋服务,另一方面需要采取切实措施解决生育和育儿教育成本高的问题,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缓解无人照料育儿、护理费用不足等生育和育儿压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网站(http://www.shuotui.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网站涉嫌抄袭侵权/非法内容,请发邮件举报。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