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避雷针是富兰克林的发明吗?唐朝的一本奇书,揭开了真正的发明者,颠覆了大家的传统认知。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习惯于认为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在关于富兰克林的书籍中,总会有关于他揭开闪电的秘密,制造避雷针的介绍。
从1749年到1751年,富兰克林在仔细观察了云、雷电的形成后,于1752年做了一个震动世界的电动风筝实验。
在美国费城一个雷电交加的日子里,富兰克林用风筝将大气中的电收集到莱顿瓶中并充电,从而证明了他的“闪电和静电是相同的”的假设。
根据实验结果和尖端接地导体放电的物理现象,富兰克林提出了避雷针的设想。1752年,避雷针在法国马利大学得到应用。
因此,人们习惯性地将富兰克林视为避雷针的发明者。
然而,唐代的一本奇书揭示了真正的发明者: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避雷针的人是一个中国人。唐朝有个诗人叫王索,他的七言绝句见于《全唐诗》,但并不广为人知,即, “钟的钟声,钟的钟声,钟的钟声,钟的钟声,钟的钟声,钟的钟声,钟的钟声,还有绿沙的湿酒和乌鸦的肉。 树叶无声之后,纸钱会变成棉花花。”估计我不是研究人员,根本不认识这样的人。
不过王索写过一本很精彩的书叫《谷子》,里面提到的一件事就涉及到避雷针。
原来,汉武帝时期,百良殿因雷击起火。《史记·小吴本纪》记载“十一月,百良之灾”。整修后,汉武帝担心会再次发生雷灾。这时,一个向导建议在地板的顶部放一块鱼尾形状的铜瓦,以防止闪电引起的天火。
显然,这里的“鱼尾铜瓦”其实就是避雷针的原型。
如果说“鱼尾铜瓦”过于简单,无法与现代避雷针相提并论,那么法国的一份记录则证明了现代避雷针在富兰克林之前就已经在中国广泛使用。
1688年,法国旅行家马根兰(Cabriolet de Maganland)写了一本名为《中国新事物》的书,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细节:
在中国屋顶的两端,有一个上翘的水龙头。龙口吐出一条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空。舌头的根部连接着一根细导线,这根细导线直通地面。
根据这份记录,一旦雷电击中房屋,电流会先接触金属舌,然后沿着电线导入地下,从而防止雷电破坏建筑物。
显然,和现代避雷针相比,几乎没有区别。更重要的是,至少早在1688年,现代避雷针就在中国广泛使用。
其实就连上面提到的汉代也未必是第一次使用避雷针。汉武帝以前,中国可能就有避雷针的雏形,只是没有记载。
为什么富兰克林夺走了中国人发明避雷针的荣誉?在我看来,有两个原因值得深思:第一,富兰克林不仅发明了避雷针,还提出了理论,这是中国严重缺乏的,而中国人讲究实用;第二,落后是原罪,缺乏话语权,所以中国古代有很多发明,但不被西方认可。
当中国再次成为世界第一的时候,也许一些外国史书在谈到避雷针的时候会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人发明了避雷针,使用了两千多年,富兰克林改进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无所有权及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网站涉嫌抄袭侵权/非法内容,请发邮件举报。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