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术发明于何时

活字印刷术发明于何时,第1张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中国活字印刷术发明的时间)

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是印刷术。提到印刷,就不得不提到毕升。他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改进了印刷技术,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巨大进步起了重大作用。

但是,这个“重大意义”是相对于前一个的。明清印刷书籍的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这不是毕升的贡献,而是一位名叫王镇的元代科学家的贡献。

1.农业郡县令一些人,以元朝的严礼为代表,在现在的河北、山东等地大力开展学校教育,为的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他们的核心区域是山东东平。在严令的影响下,当时不少名人相继在东平开馆。

作为东平人,王镇自然受益于教育。他当时从孟奇那里学到了知识。孟奇不是一般人。他是元初的一位重要大臣。曾在山东任农业部门二把手,参与编撰《农桑提要》,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农学家。

受老师的影响,王镇毕业后也特别重视农业。在两任县长期间,他积极推广土地管理的农业技术。农民用老办法种地,他推广更先进的耕作技术;农民没有好种子,就帮忙引进好品种;没有好的农具,他帮忙制造。

据《旌德县志》记载,他在做县令的某一年赶上了大旱。旌德,一个多山的地方,对干旱无能为力。王镇记得北方有一个水车,他没有机械设计的经验。他凭记忆绘制并建造了水车,然后组织人民抗旱。这样一来,旌德县的几万亩山田就保住了。

二、小贾思勰

有了这次在旌德县的抗旱经历,王镇觉得应该写一本农业科普书。他重点看了老师整理的《农桑概要》,然后写了农书的书名。

王镇的《农书·史记》是继贾思勰的《齐·姚敏书》之后的又一部优秀的农业科学著作。王镇与汉代的司盛之、南北朝的贾思勰、明代的徐光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农学家”。

农书的意义是什么?到了元代,司圣之的著作只剩下几千字,对当时的农业发展意义不大;《齐民舒窈》是一个里程碑,但其内容主要是农业。农作物和农业机械的灌溉和维护的介绍几乎是空白。

更重要的是,以前的农书,比如孟奇写的《农业与桑生产概述》,主要介绍的是北方农业。自南宋以来,华南农业的发展到了急需推广的地步,但直到《农书》的出现才出现相关的指导性书籍。

农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它教农民如何耕种土地,然后它告诉你如何选择种子,最后它介绍了农业工具。所涉及的农业地理涵盖了中国的北方和南方。不仅南方的农业得到了技术指导,而且王镇还革新了贾思勰对北方农业耕作的定义。

从《农书》开始,北方旱地的耕作方式开始讲究深耕细耙。而我们现在常说的“农家肥”这个概念也是王镇提出来的。

三、木活字印刷

作为当时国内知名的农艺师,他很难与技术含量很高的印刷相结合。碰巧他是完美的组合。

毕升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用的是水泥。虽然活字印刷在当时已经使印刷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革命,但是用粘土制成的活字不易固墨,有些印出来的字模糊不清;水泥用不了多久,要重新做几次。很不方便。

王镇发明活字印刷的想法是偶然的。他在旌德县做县令时,编辑过旌德县志。编辑过程中找泥活字太麻烦了。于是提出了使用木制活字的想法。

与以前的粘土活字相比,木头雕刻的活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了使排字工人更有效率,他发明了“旋转式排字盘”。

活字按音韵顺序放入板中,每个工人左右各有一个排版板。找词的时候,按韵翻盘就够了,不用走来走去。以前是人找话,现在是“话是人”。

看到这一点,仍然很难理解王镇的伟大。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这项技术直到元代才全面普及。由于粘土活字的不方便,很多人宁愿手抄也不愿意印刷。木制活字出现后,短短十几年就在全国广泛使用。

在活字印刷出现之前,书籍主要是复制的。复制的人工和材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所以当时只有富裕的家庭才有资格藏书。比如南朝马旭张符在梁武帝的藏书两万余册,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标杆。唐朝宰相李米收藏了三万多册书籍,令人羡慕。

毕升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宋代藏书家陈藏书五万余册,相当于和的总和,说明印刷术使图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而明代的金毛(8万多册)、清代的杨一曾(20多万册),这些数量都不能胜任粘土活字印刷。

在2015年的世界纸业名人堂中,继蔡伦之后第二位入选的中国人不是毕升,而是看似“默默无闻”的王镇。总而言之,王镇当之无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无所有权及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网站涉嫌抄袭侵权/非法内容,请发邮件举报。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1046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7
下一篇 2022-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