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的区别

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的区别,第1张

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的区别

民族唱法:由中国各族人民习惯和爱好创造发展起来的唱法,包括戏曲、说唱、民间歌曲和民族新唱法等。吐字清晰,音调多高亢,继承了民族声乐的优秀传统,歌曲带有浓郁的地方音调。通俗唱法:始于中国二十世纪30年代,很少使用共鸣,演出形式以独唱为主,声音自然甜美,感情细腻真实,语言质朴为本,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

一、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的区别

1、起源不同:

(1)民族唱法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六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产生于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淮南子》中记载的“劳动号子”和《吴越春秋》中记载的黄帝时期的“d歌”,是中国民族声乐的基本雏形,演唱形式多以呐喊、吆喝为主。

(2)通俗唱法起源于1900年,那时古曲的“美声”和“通俗的”的歌唱方法,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到了1920年以后,流行歌曲的歌唱者开始用话筒而产生了分歧,不再需要把声音唱的很大的技巧,启发了白人歌者丢开节拍稳定的音调和拍子。

2、特征不同:

(1)民族唱法的特点是声音听起来很甜美,吐字清晰,气息讲究,音调多高亢。在第一阶段真声运用的比较多,声音位置相对靠前,以口腔共鸣和头腔共鸣为主。第二阶段继承了中国早期传统民族唱法的同时,改变了以真声为主的发声技巧,混入了假声。第三阶段是在中国传统民族唱法的基础上,结合并运用了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使音域和音量扩大,呼吸流畅、极具表现力、声音明亮集中,咬字轻松自然。

(2)通俗唱法主要特点是完全用真声演唱,接近生活语言,轻柔自然,语言以质朴为本;歌词一般都比较生活化、口语化;演唱者的普及程度十分高,多为未受过专业声乐训练的人员;韵味独特是通俗唱法重要的艺术特征。在表演中,歌手除了完成歌曲演唱一般要求的节奏、音准及吐字清晰之外,还常运用声音或形体动作的强化来达到情感的表现。

3、演唱技巧不同:

(1)民族唱法以真声为主,大多采用腹式吸气法,其特点是气吸得深,但量少;形成的吸气管道比较长,不利于高、中、低声音的统一;共鸣以头、鼻腔共鸣为主,辅以喉、咽、口腔,加上少量的胸腔;喉咙打开适度,喉咽腔不要求开得太宽,喉结相对稳定,放松下颚,抬高上颚。

(2)通俗唱法不要太刻意注意姿势及口、鼻吸气的动作,气息调整均匀,空气不要吸入过满。在完成正确的吸气息动作后,肺部即形成负压,空气自然进入肺部,这样在演唱时吸气迅速,在话筒前无任何杂音。发音时要平稳、轻柔。

二、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的代表作品

1、民族唱法:郭兰英《我的祖国》《南泥湾》《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翻身道情》《人说山西好风光》,李双江《红星照我去战斗》《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北京颂歌》《船工号子》,朱逢博《北风吹》《金梭和银梭》 《那就是我》《美丽的心灵》《永远和你在一道》,阎维文《小白杨》《一二三四歌》《说句心里话》《想家的时候》《母亲》等。

2、通俗唱法:刘欢《弯弯的月亮》,孙楠《拯救》,张信哲《爱如潮水》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1168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7
下一篇 2022-11-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