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作背景:大中十三年(859)底,罗隐至京师考进士,考了许多年,都没中第,史称“十上不第”。诗人对当时的考试制度、朝廷很失望,在这样的情绪下,看见人民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与部分朝廷官员不劳而获这样相对立的情景而产生愤懑。这大致是罗隐作出这首讽喻不劳而获者的《蜂》的原因。
2、原文: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1、创作背景:大中十三年(859)底,罗隐至京师考进士,考了许多年,都没中第,史称“十上不第”。诗人对当时的考试制度、朝廷很失望,在这样的情绪下,看见人民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与部分朝廷官员不劳而获这样相对立的情景而产生愤懑。这大致是罗隐作出这首讽喻不劳而获者的《蜂》的原因。
2、原文: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