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除四害是指哪种(解放后六十年代四害指的是哪四种动物)

新中国除四害是指哪种(解放后六十年代四害指的是哪四种动物),第1张

新中国除四害是指哪4种(解放后六十年代四害指的是哪四种动物)

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从1952年开始,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各地开展了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

当时为什么要“除四害”?什么是“四害”?

当年的“四害”是老鼠麻雀、苍蝇、蚊子。

时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曾说,危害人民健康的许多最严重的疾病都是由老鼠、苍蝇和蚊子传播的。从1939年到1948年,超过23000人死于鼠疫,估计每年有超过5000万人患疟疾。消灭麻雀是为了保护庄稼。老鼠偷吃的情况就更严重了,老鼠还会破坏庄稼、建筑、堤坝、杂物。

在北京,掀起了一股“除四害”的热潮。1956年3月1日至9日的9天时间里,全市人民共捕鼠145000余只。达到几乎普遍参与的程度。

1957年12月,开展冬季“除四害讲卫生”运动仅一个月左右,全市十个区就捕杀了70多万只老鼠和麻雀。

1958年1月11日,《北京日报》第二版,七十万只老鼠和鸟死了。

在“除四害”运动中,涌现出许多捕鼠捉鸟的高手。

1958年初,海淀区捕鸟能手唐热情地向前来咨询捕鸟经验的人们传授。冯文刚/摄

当时的《北京日报》还多次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刊登各种捕鼠捉鸟的方法,方便市民学习使用。

在如火如荼的“除四害”运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在1958年1月21日《北京日报》第3版刊登的《读者来信》中,北京林业大学的张忠报道:有一天,我去东郊,在抓老鼠的路上遇到几个小学生。一个小学生发现了一只老鼠,大家围了上去,但是发现是一只没有尾巴的秃老鼠,就把它放了。当我问他们为什么时,一个小学生回答说:“老师让我们把老鼠打到尾巴。它没有尾巴是做什么的?”可见老师并没有给学生讲解“除四害”的原理。

1958年1月21日《北京日报》第三版《教师是尾巴主义的学生,让秃老鼠走吧》

1956年《北京日报》刊登了一篇《为一只死老鼠奔走》的稿子,记录了一些居民为了统计捕鼠情况而被反复折腾的情况。文中提到,西单“除四害”办公室要求街道办事处每天填写这样一份捕鼠数字日报表,多达八项:机关、工厂建筑工地、学校、工商户、托儿所幼儿园、国有公司和合作社、红十字会成员、一般居民等。每天捕鼠数量都要分门别类填写清楚。无论一只老鼠是被红十字会成员还是普通居民,还是被妇女活动家或其他人杀死的,追寻这样的人物对捕鼠工作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1957年底,宣传队向群众宣传“四害”。

1957年,在市民中广泛开展了“除四害”运动。西单南长街居民周永全向街道干部介绍了用脸盆抓老鼠的经历。微距/照片

1957年冬天,海淀蓝靛厂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在地下挖鼠洞捉老鼠。冯文刚/摄

随着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的变化,“四害”名单也在变化。麻雀退出“四害”名单的过程,反映了人们对大自然平衡关系的逐渐认知。

在“除四害”行动中,北京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多次麻雀突击围剿行动。1958年4月19日至21日,北京集中搜捕麻雀,专门成立了首都搜捕麻雀总指挥部,发布了全面搜捕麻雀的作战计划。作战方式有诱饵、火q伏击、夜间阻击等。

1958年4月16日《北京日报》第一版《城里打麻雀的恐慌战即将开始》

当时麻雀被定义为“害鸟”,主要是因为麻雀“与人争食”。但一些科学家认为,麻雀的利益应该从长远来看。

本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论鸟兽之利与害》。本文指出,一种鸟兽对人类是有益还是有害,需要具体分析,不能绝对化。引用罗泽勋、郑在《文汇报》发表的《鸟兽之利与害的讨论》一文中的论述,“就麻雀而言,虽然对农作物危害很大,但繁殖期主要吃昆虫,冬季和寒冷季节也吃杂草种子,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1958年春,捕鸟大军奋战在昆明湖畔。

科学家的意见引起了党中央的重视。1960年4月6日,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中,对麻雀问题作了专门说明。“麻雀已经打得差不多了,粮食产量逐年增加,麻雀对粮食生产的危害大大降低;与此同时,森林和果树的面积有了很大的发展,麻雀是森林和果树害虫的‘天敌’。所以,以后不要打麻雀了。除了大纲里说的四害,麻雀要改成臭虫。”

大会批准了谭震林的报告,通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并把以前的修改稿第二十七条关于“四害”的规定修改为:“从一九五六年起,十二年内,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消灭老鼠、臭虫、苍蝇、蚊子。”

70年代末,随着蟑螂逐渐成为家庭主要害虫,“臭虫、蟑螂”被列为四害之一;之后,臭虫的危害逐渐减少。“四害”中,臭虫完全被蟑螂取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网站涉嫌抄袭侵权/非法内容,请发邮件举报。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1636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8
下一篇 2022-11-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