乎的部首和结构是什么

乎的部首和结构是什么,第1张

乎的部首和结构是什么

乎的结构是单一结构,部首是:丿。乎读hūㄏㄨˉ。形声字。《说文解字》:“语之余也。从兮,象声上越扬之形也。”。象声上越扬之形为其范式。词性为动词、介词、语气词。

字义:

本义:用于加强语气。

1、衍义:语气助词。在陈述句末,表示论断、决断或终结语气。相当于“呢”。如:《道德经》:“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乎。”。

2、衍义:表示已然、将然或必然的语气。相当于“啦”。如:《战国策·秦策二》:“寡人欲车通三川,以窥周室,则寡人死不朽乎。”。

3、衍义:用在疑问句末,表示多种疑问语气。相当于“吗、么、呢”。如:《孙膑兵法威王问》:“以一击十,为有道乎?”。《论语》:“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岳阳楼记》:“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衍义:用在猜测问句末。表示猜测语气或商榷语气。相当于“吧”。如:《论语》:“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触龙说赵太后》:“日食饮得无衰乎?”。

5、衍义:用在祈使句末。表示祈请语气。相当于“吧”。如:《战国策·齐策》:“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

6、衍义:用在感叹句末。表示感叹、赞美等。相当于“啊、呀”。如:《论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史记·李将军列传》:“惜乎,子不遇时。”。《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7、衍义:用在复句的前一分句后,表示提顿或停顿语气。相当于“呀”。如:《韩非子·显学》:“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

8、衍义:用在称呼后,表示招呼,相当于“啊、呀”。如:《论语·里仁》:“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9、衍义:用在句中,表示舒缓语气。如:《昭明文选·序》:“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又如:神乎其神、微乎其微。

10、衍义:用作形容词、副词词尾。相当于“然”。如:《季札观周乐·季札观乐》:“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庄子·内篇·养生主》:“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吕氏春秋·本味》:“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又:“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11、衍义:用作后缀,构成动词、形容词或副词。如:在乎、热乎、近乎、几乎。

12、衍义:用作介词,引出补语。相当于“于”。如:《庄子·杂篇·盗跖》:“城之大者,莫大乎天下矣。”。《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韩愈·师说》:“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宋史·岳飞传》:“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又如:出乎意外、合乎情理、膛乎其后、异乎寻常。

13、衍义:古同“呼”。如:“呜乎”同“呜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2215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9
下一篇 2022-11-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