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古代封建思想里认为妇女不需要有才能,只需顺从丈夫就行。“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出自明代张岱的《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语殊为未确。”
明末陈继儒说过:“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谓至言。”就是解释了封建社会对于女子普遍的一种要求,不赞成女子学习太多文化知识,能够辨别是非,知晓大义就好,精通太多的文化知识,舞文弄墨,就会沉迷于戏曲小说,被挑拨出不安分的心思来。“女子无才便是德”是一种封建统治的手段,剥夺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将女性的“德”与“无才”划等号,用这种“德”为由,将女性培养地愚昧无知,也造成了中国女性在千年的时间里“女憧憧,妇空空”。中国古代不论未婚女子还是已婚妇人普遍不识字,头脑空空,遵守着女子“三从四德”地信条。这样就通过了对女性的压迫与控制确保了男权的统治地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出处无从考证,但在西周时期《诗经·瞻卯》里就已经有了:“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等句子。那时候人们就认为男人拥有聪明才智可以成就事业,而将女人有才能比喻成枭、鸱这样极凶猛、狠毒的飞禽,认为这样会搅乱天下、造成灾难,是祸国殃民的源头。这句话所体现的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性别歧视,也包含了在男权社会下对男女两性的双重价值标准和双重道德标准。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