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庶之别的身份差距在唐宋以前比较严重,经过元明清时期时逐渐弱化。古代实行一夫一妻多妾的制度,妻妾身份不同,所以导致孩子有嫡庶的差别
在中国古代能拥有多个妻妾的家庭,一般是贵族,平民大多还是一夫一妻的。在一夫多妻的家庭里,男子只能拥有一位正妻,宋代以前只有个别情况的几个人被允许拥有平妻。正妻的地位与丈夫平等,一般是出自家世不比丈夫家差的家族。在服制、车制等礼仪制度上享受与丈夫同等待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皇后作为皇帝的正妻,她的衣,裨、纽、约、佩、绶等配件都是和皇帝一样的。宋代以前如果男子不顾妻子的身份,再立一个妻子,会被判刑,可见正妻的地位确实很高。男子娶妻子,一般是娶一个与自己家世背景差不多的女子,娶亲的时候,要通过婚书写明双方的家庭门第、嫡庶、年龄等资料,而且如果在婚书上造假,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娶妻的仪式也会很郑重,周天子娶妻要花一年多的时间,后世逐渐简化了娶亲仪式。因为正妻拥有的地位和身份,所以正妻生下的孩子就是嫡子、嫡女。古代推行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从出生就是家族中下一任的接班人,嫡子拥有继承宗庙和父辈爵位的资格。庶子是妾生的孩子,妾的出身一般是婢女、贱民女子、或者乐籍女子,可以进行买卖和赠送。这也导致她们生的孩子地位低于正妻的孩子。庶子不能承继祖庙,只能有部分财产、田地的继承权。但不论是嫡是庶,他们都是家里合法出生的孩子,享有家中小主人的地位,一些庶出的孩子得到家长的偏爱,生活也会很好。在知识学习和礼仪教导上,嫡子女和庶子女的待遇差异不是很大,嫡子女的母亲持家,他们的生活可能优渥一点,但正妻也不会过分苛待庶子女。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