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本命施夷光,春秋时期越国美女,天生丽质、倾国倾城,一般称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之美誉。其中的“沉鱼”一词,讲述的就是“西施浣纱”的故事。吴国战争结束后跟随越王勾践,后被范蠡献于吴王,勾践灭吴后,西施随范蠡泛五湖而去,不知所终。
西施,春秋末期农历六月廿四日(阳历7月19日)出生于越国绍兴诸暨苎萝村,苎萝有东西二村,其居西村,故名西施。施姓后裔生活在浣纱溪畔。其父卖柴,母浣纱,西施亦常浣纱于溪,故又称浣纱溪。
西施位列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施的美名在华人世界可谓人尽皆知。人们在形容一个女子非常美丽时,往往会用“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这个成语,而“沉鱼”一词,就是专指西施的,因为鱼儿看到她的美丽都惊得游不动了,所以只能沉入水里。西施在华人的心中已经是美的化身,人们往往把美好的事物比之西施,比如形容西湖之美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在中国的上古时代,姓和氏是分开的,女子称姓,男子称氏。所谓姓,指的是一个人的血统,但是在上古时,一般只有贵族才会专注于自己的血统谱系,普通平民对姓则比较模糊,而氏,则代表此人的身份地位。比如商鞅是卫国的公族,卫是周朝的同姓诸侯,所以商鞅的姓,应该是周的国姓,即姬姓。由于商鞅是卫国人,所以以国名卫为氏,称之为卫鞅;而他又是卫国的公族,所以也称为公孙鞅;商鞅仕秦后,被封在商於,所以也称商鞅,这卫、公孙、商,都是他的氏。
后来姓与氏逐渐合并了,都称为姓。西施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正是姓氏开始合并的年代。作为一个民间女子,也许对她自己的姓并不清楚,于是就把居住的方位作为姓了。如果她住在一个村子的西边,人们就把她称为西施。而封地名称、居住方位等要素,正是中国姓氏合并后,姓的形成来源之一。
诗词
《西施咏》
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着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韵译】:
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
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
平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
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着罗衣。
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简析】
这是一首借咏西施,以喻为人的诗。“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写出了人生浮沉,全凭际遇的炎凉世态。诗开首四句,写西施有艳丽的姿色,终不能久微。次六句写西施一旦得到君王宠爱,就身价百倍。末了四句写姿色太差者,想效颦西施是不自量力。语虽浅显,寓意深刻。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此言颇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