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人于千里之外”出自《孟子·告子下》,意思是把人挡在千里之外,形容态度傲慢,拒绝别人,毫无商量余地。
战国时期,鲁国国君鲁平公打算任用孟子的弟子乐正子主持国政。 消息传来,孟子喜形于色,高兴得睡不着觉。 公孙丑问他说: “乐正子的能力很强吗?”
孟子回答说: “不是很强。”
公孙丑又问: “他考虑问题很周全吗?”
孟子回答: “不周全。
公孙丑接着问: “他博学广闻吗?”
孟子回答:“不见得。”
公孙丑问:“那您为什么高兴得睡不着觉呢?”
孟子回答说:“他为人喜欢听取善言。”
公孙丑问: “喜欢听取善言就够了吗?”
孟子说: “喜欢听取善言足以治理天下,何况治理鲁国呢?假如喜欢听取善言,四面八方的人从千里之外都会赶来把善言告诉他;假如不喜欢听取善言,那别人就会模仿他说: ‘呵呵,我都已经知道了!’呵呵的声音和脸色就会把别人拒绝于千里之外。士人在千里之外停止不来,那些进馋言的阿澳奉承之人就会来到。与那些进馋言的阿诀奉承之人住在一起,要想治理好国家,办得到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